要不要教孩子分享?孔融让梨是否还适合现在的社会环境?分享和谦让这些美德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到底还需不需要教导孩子传承下去?宸妈碎碎念今天就事论事来碎碎念一下……

孔融让梨
故事的起因是周末的一个小插曲,周末带孩子们去乐山玩,路过一家小店买水,峨眉雪,是乐山的一种本地饮料,我们一行四个大人两个孩子,要了六瓶冰冻的,可是小店只有两瓶冰冻的,于是我们就拿了4瓶常温的,一瓶冰冻的先被一个爸爸随手拧开喝了,另外一瓶冰冻的被九岁的姐姐拿在手里,6岁的小妹妹看到自己没有冰冻的,直接哭开了,嚷嚷着要喝冰冻的,常温的不要。妈妈哄着喝爸爸喝过的,小妹妹不答应,坚持要自己单独要一瓶,于是几个大人和姐姐商量,能不能把冰冻的让给妹妹喝,可是姐姐一转身当做没有听到,态度很明确,不会让!还好小店老板又从冰柜底下翻出了一瓶冰冻过的峨眉雪,小妹妹才破涕为笑。
故事到这里,做一下背景介绍,小妹妹和小姐姐平时相处和谐,两家大人经常约着一起玩耍,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的时候姐姐一般会照顾妹妹。可是照顾和谦让却不是一回事。
宸妈有些感慨,我们小时候,每个人都是被教导着孔融让梨的故事长大的,《三字经》里说:融四岁,能让梨,反反复复强调的是谦让和分享,可是在现在的孩子身上,似乎越来越少见了。
后来我把故事讲给了宸哥听,宸哥第一反应是,为什么不让给妹妹喝呢?!如果他在,肯定就让给妹妹喝了。宸妈很欣慰。因为宸哥就是这样的孩子。
宸哥的暑假生活安排得比较丰满,晚上的网球训练教练放假以后暂时停了,几个小朋友决定到运动场卖矿泉水体验生活,第一天赚了十块钱,宸哥很高兴,第二天组成团,几个小伙伴一起,最后成功的卖掉了24瓶水,每个小朋友分得了6块钱,临时增加了一个小弟弟,小弟弟晚来了一点,又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表现肯定不如几个大孩子出色,所以几个大孩子都嫌弃他,最后分钱的时候理所当然的就没有考虑他,宸哥默默的从自己的6块钱的利润中拿出了2块钱分给小弟弟,带着小弟弟去买了个雪糕甜甜的啃完,后来我问宸哥为什么要这样做,宸哥说其实他们赚这个钱还是比较容易的,小弟弟都快哭了,所以作为哥哥,应该给弟弟一点鼓励。给宸哥点赞!

大手牵小手,哥哥弟弟一起走!
有人说,要把孩子教得圆滑一点,不要重复父母辈的老实和本分,因为老实和本分等于傻。圆滑的为人处世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人缘。也有人说,要早早的教会孩子竞争意识。排队要走第一,考试要考第一,什么都要争取当第一……
越来越多的小公主,小少爷,越来越多的孩子在独生子女的4+2+1的模式中成长为唯我独尊的样子,宸妈坚持要把老祖宗的谦让,分享教给宸哥,也许以后宸哥会吃亏,也许在工作中,在社会上会因为这样的谦让和分享失去一些机会,但是做人还是纯粹一些的好。老老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做事。工作也好,做人也罢,不争不抢,机会来了努力争取,但是在争取的过程中,不可以投机取巧,不可以违背原则,这是宸妈一直以来对宸哥的要求和希望。宸哥小时候也是娇惯着长大的,也是有好吃的自己第一个吃,有好玩的自己第一个玩,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我们对他的引导越来越多,宸哥越来越体贴,越来越会照顾人。有好吃的,先和妈妈分享,有好玩的,先看看弟弟妹妹要不要玩,十岁的宸哥,逐渐把谦让和分享融入了生活中。
引导的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孩子的教育就是一件长时间的拉锯战,我们需要在一开始就明确战役需要一个长时间的拉锯。对宸哥的训练一开始是从教会宸哥分享食物开始。我们会让宸哥在吃零食等数量较多的食物的时候给我们分享,同时所有的分享都要被接受,接受的同时对宸哥说谢谢。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宸哥会主动把他的食物给我们每个人分享,同时我们也分享给他我们的食物。然后是一些重要场合中的鼓励。我们会在家族聚会这样的重要场合中邀请亲戚朋友对宸哥的分享给予高度赞扬,让宸哥在行为中感受到认可和成就。这样宸哥分享的主动性就得到了更好的激励。最后是和小朋友之间的分享。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那么,宸哥和小朋友之间的交往就是孩子最初的独立社交过程了。宸妈会让宸哥和小朋友玩耍的过程中分享自己的玩具,自己的游戏等等,宸哥也逐渐变得大方和宽容起来。这些都是逐渐养成的。

孩子是一颗小苗,向着太阳的方向生长,家长是最近的太阳!
宸妈比较保守,所以宸妈坚持老祖宗的这些美德应该让每个孩子都坚持传承下去。做事先做人!
如果可以,请教会您的孩子:分享,谦让,是一种美德!
我是宸妈,一个刚刚开始头条写作的妈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小学高级教师。教育,亲子,夫妻关系,家庭关系,是我喜欢的话题。喜欢我的头条,欢迎关注、评论、收藏和转发!文章有版权,如需转载,请一定联系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