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考试中涉及政治、经济、科技、人文等常识,可以说涵盖的范围非常广,今天大家可以积累下我国的传统节日,按时间顺序排列如下:
一、春节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别称:元正、元辰、元朔、元春。习俗:放爆竹、挂桃符、屠苏酒。
可用相关诗句:
1、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二、元宵节
元宵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别称:上元节、灯节、灯夕。习俗:赏花灯、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可用相关诗句:
1、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辛弃《青玉案·元夕》
2、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崔液《上元夜》
三、寒食节
寒食节时间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寒食节起源相传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别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习俗:禁火寒食。
可用相关诗句:
1、冥寞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2、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杨万里《寒食上冢》
四、清明节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从节气来讲,清明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五个小节气,在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由节气演变为节日的只有清明。从节日来讲,清明节也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别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习俗:扫墓踏青、插柳带花、荡秋千、蹴鞠、放风筝等。
可用相关诗句:
1、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2、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王禹俏《清明》
五、端午节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别称:端午也称端五、端阳,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地腊节等。习俗:挂艾叶、菖蒲,斗百草、驱五毒,赛龙舟,吃粽子(又叫角黍筒粽),饮雄黄酒,佩香囊等。
可用相关诗句:
1、归来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叶鲜。——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2、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六、中秋节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唐代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到宋代,成为我国民俗中仅次于春节的大节。古人又常将月亮比作太阴、素娥、冰轮、玉盘、桂魄、婵娟、玉蟾、飞镜等。别称:月节、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团圆节。习俗: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
可用相关诗句: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七、重阳节
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别称:老年节、重九节、登高节。习俗: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观赏菊花(古人也称黄花、东篱)等风俗。
可用相关诗句:
1、朔方三度重阳节,河曲干旌岁岁忙。----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2、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