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正义战争。抗日战争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开始,卢沟桥事件后全面爆发,共历时14年。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包括局部抗战和全国抗战两个时期。其中1931年至1937年是六年局部抗战,虽然军事行动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及上海等局部地区,却是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相互推动、共同发展的,它既是抗日战争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又对发动全民族抗战产生重要作用;而1937年至1945年是八年全国抗战,这是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的一次决死的战争,其广度、深度、范围和影响都是空前的。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创造了弱国打败强国的光辉业绩。
【十大战役】
1、淞沪会战
中方兵力部署:(投入70万人,伤亡33万人)
- 司令长官:冯玉祥(后由蒋介石兼任);副司令长官:顾祝同;
- 右翼军:总司令张发奎,下辖第八集团军(司令张发奎兼任)、第十集团军(司令刘建绪);
- 中路军总司令朱绍良,下辖第九集团军(司令张治中,后由朱绍良兼任)、第二十一集团军(司令廖磊);
- 左翼军总司令陈诚,下辖第十九集团军(司令薛岳)、第十五集团军(司令罗卓英);
中国军队此战前后总计投入步兵48个师、15个独立旅、9个暂编旅、税警总团、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宪兵1个团,以及上海市保安总团、上海市警察总队、江苏省保安团4个团,炮兵7个团,兵力总数在60万人以上。中国空军的参战部队为第二至第九大队等8个大队和1个暂编大队,约200架飞机。中国海军的参战部队,为第一、第二舰队和1个练习舰队,1个鱼雷快艇大队和江阴等地要塞部队,约40余艘海军舰艇。
日本兵力部署:(投入30万人,伤亡6万人)
第三、第九、第十一、第十三、第十六、第一零一师团等6个师团;隶属于第十军的有第六、第十八、第一一四师团等共3个师团;另有从华北的第五师团分遣出来的国崎支队和原属台湾守备队的重藤支队。
海军部队参战的有第三舰队和第四舰队,舰艇30余艘,其中航母4艘。第三舰队旗舰出云号、第八战队(鬼怒号、由良号、名取号)、第2驱逐队、第21驱逐队、第一水雷战队(川内号、第9驱逐队)、第1警戒队(八重山号、坚田号、保津号、二见号、 栂号)第2警戒队(势多号、热海号、比良号、鸟羽号、莲号、栗号)。
参加淞沪会战作战飞机架约390架,其中陆航210架,海航180架。航空部队为:第一联合航空队(木更津航空队、鹿屋航空队)、第二联合航空队(第12航空队、第13航空队、第21航空队、第22航空队)、第一航空战队(龙骧号航空母舰、凤翔号航空母舰)、第二航空战队(加贺号航空母舰)、第十二战队(神威号水上母舰)及第22航空队(7月28日编入第三舰队)。
2、南京保卫(兵力约15万,伤亡5万人)
中国方面
具体参战部队及主要将领如下:
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副司令:罗卓英、刘兴
第2军团军团长(第41、第48师):徐源泉
第66军军长(第159、第160师):叶肇
第71军军长(第87师):王敬久
第72军军长(第88师):孙元良
第74军军长(第51、第58师):俞济时
第78军军长(第36师):宋希濂
教导总队总队长(3个旅):桂永清
第103师师长:何知重
第112师师长:霍守义
宪兵部队宪兵司令(4个团):萧山令
此外,还有江宁要塞部队、炮兵部队、特务队等。
日本方面(投入20万人,伤亡1.2万人)
12月1日,日本大本营下达新的战斗序列。日本军队由华中方面军任主力,主要由上海派遣军和第十军构成。此外,还有通信部队、铁道部队、航空部队、工兵部队、兵站部队等。
华中方面军司令官:陆军大将松井石根
上海派遣军司令官:陆军中将朝香宫鸠彦王
第三师团先遣队联队长:陆军大佐鹰森孝
第九师团师团长:陆军中将吉住良辅
第十六师团师团长:陆军中将中岛今朝吾
山田支队(第十三师团一部)歩兵第百三旅团长:陆军少将山田栴二
第十军司令官:陆军中将柳川平助
第六师团师团长:陆军中将谷寿夫
第十八师团师团长:陆军中将牛岛贞雄
第一百一十四师团师团长:陆军中将末松茂治
国崎支队(第五师团歩兵第九旅团)支队长:陆军少将国崎登
3、太原会战
中国方面(投入兵力28万,伤亡13万。)
1.第2战区
第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率第9、第14军及第85师、独立第5旅等部共四个半师的兵力,由石家庄经正大路,转赴晋北增援。并令第2战区以有力一部固守谆县、原平,掩护集中。
第2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令第19军固守崞县,第 34 军之第196旅固守原平,独立第7旅固守轩岗,阻敌南下,以掩护主力在忻县附近之集中。俟各路部队集中完毕后即开始向当面之敌攻击。
2.中共中央军委对山西作战的指导和对八路军配合友军作战的部署
第115师协同友军向平型关、大营镇之敌进攻,相机袭取浑源、应县,断绝茹越口、繁峙之间交通;第120师以主力向岱岳镇(今山阴县)以西山地出动,断绝大同与雁门关之间交通,第358旅主力配合友军夹击宁武以南之敌;第129师主力进到正大铁路之寿阳、平定地区,积极钳制与打击西进之敌。
日本方面(投入兵力14万,伤亡2.7万)
第5师团,司令官板垣征四郎中将,下辖第5师、独立混成第1旅、混成第2、第15旅、堤支队、大泉支队、萱岛支队等部。
4、徐州会战
中国方面(投入兵力60万,伤亡15万。)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第三集团军:于学忠
第十一集团军:李品仙
第二十一集团军:廖磊
第二二集团军:邓锡侯
第二四集团军:顾祝同(兼)
第三军团:庞炳勋
第二七集团军:杨森
第五十九军:张自忠
日本方面(投入兵力24万,伤亡2.6万)
第13师团北渡长江,进至安徽池河东岸的藕塘、明光一线;
日军第10师团从山东青城、济阳间南渡黄河,占领济南后,进至济宁、蒙阴、青岛一线调集8个师团另3个旅团、2个支队由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和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指挥.
5、武汉会战
中国方面(投入兵力110万,伤亡40万。)
总指挥:蒋介石
第9战区:司令长官 陈诚(长江南岸)
第1兵团:总司令 薛岳
第20集团军:总司令 商震(辖第32、第18军)第9集团军:总司令 吴奇伟
第29军团:军团长 李汉魂(辖第64、第70军)
第37军团:军团长 王敬之(辖第25军)第4、第8、第66军第74、第29军鄱阳湖警备司令部
第2兵团:总司令 张发奎
第30集团军:总司令 王陵基(辖第72、第 78军)第3集团军:总司令 孙桐宣(辖第12军)第31集团军:总司令 汤恩伯(辖第13、第 98军)第32军团:军团长 关麟征(辖第52、第92军)
第11军团:军团长田北 要塞指挥官 李延年(辖第2军)指挥官 霍揆彰(辖第54军)
武汉卫戍区:总司令 罗卓英江南区指挥官:周碞(辖第75军)江北区指挥官:万耀煌(辖第6、第16军)武汉警备司令:郭忏(辖第94军)第37军湖北全省防空部队
第30军团:军团长 卢汉(辖第60军)第26军团:军团长 万福麟(辖第53军)
第5战区:司令长官 李宗仁、白崇禧(代)(长江北岸)
第3兵团:总司令 孙连仲
第2集团军:总司令 孙连仲(兼)(辖第30、第42军)第26、第55、第87军
第4兵团:总司令 李品仙第29集团军:总司令 王缵绪(辖第44、第67军)第11集团军:总司令 李品仙(兼)(辖第84、第48军)
第28军团:军团长 刘汝明(辖第68军)第26集团军:总司令 徐源泉(辖第10军)
第21集团军:总司令 廖磊(辖第31、第7军)
第19军团:军团长 冯治安(辖第77军)
第27军团:军团长 张自忠(辖第59军)
第24集团军:总司令 韩德勤(辖第57、第89军)
第27集团军:总司令 杨森(辖第20军)第51、第71、第45军
第17集团军:总司令 胡宗南(辖第1军)
日本方面(投入兵力45万,伤亡25.6万)
华中派遣军:司令官 畑俊六
第2集团军:司令官 东久迩宫稔彦王第3师: 师长 藤田进
第10师: 师长 筱畑义男第13师: 师长 荻洲立兵
第16师: 师长 藤江惠辅第11集团军: 司令官 冈村宁次
第9师:师长 吉住良辅第27师:师长 本间雅清
第101师:师长 伊东政喜
第106师:师长 松浦淳六郎
第6师:师长 稻叶四郎直辖兵团
第116师:师长 清水喜重
第18师:师长 牛岛贞雄航空兵团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