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下岗是谁造成的(什么原因导致的)

华峰博客 2.2K

九十年代中后期,我们县大大小小的国企先后进行了破产清算重组改制,出现了一批又一批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

由于所在企业破产转制,一夜之间,他们失去了单位和岗位,成为无组织、无保障下岗流动人员。

但是,我县下岗职工命运各异,下岗解决方案千差万别:

1、破产拍卖造成下岗:我们棉纺厂就是这样的,严重亏损,资不抵债无法正常运作,工人连正常的工资都发不出来。经过清算组评估,资产出卖给私营老板,单位没有了,工人拿到一点少的可怜工龄补偿金,就被抛向市场成为灵活就业人员,大多命运多舛哦。

2.政策性破产造成的下岗:县烟厂是我县财税大户,90年代国家政策调整关停地方小烟厂,并给予烟厂职工补偿金,国家下拨近上亿资金,烟厂职工人均补偿六七多万,98年这些钱可以在我们县可以卖到好户型楼层面积150平米,所以现在我们县多套房子的基本就是烟厂下岗职工,部分职工用补偿金做生意,实现了稳定就业,所以这部分特殊时期政策性破产下岗职工生活保障,不用太过于奔波劳碌。

2、国有企业经营状况一般,如我县羽绒厂生存下去已经很困难。被主管部门确定为转制企业。实际上就是公有企业转制为股份制企业。工人集体解聘,私营老板挑选一部分年轻和技术工人外,其他工人下岗失业,这部分人补偿金比我们厂高一倍以上,但是仍困难重重无法致富,只能维持温饱而已。

3、我县一些国有企业经济效益较好,如县水泥厂因为实行减员增效,对工人的年龄,文化程度进行设限,对于年龄偏大和文化程度不高的职工,实行裁减,使部份工人下岗失业,但是他们仍由水泥厂缴纳社保医保,并且每个月领取生活费500多元,然后他们再打一些零工维持生计,直到退休年龄,相对来说保障基本生活。

放眼全国,最苦逼的就是破产、资不抵债的国企下岗职工,他们下岗后,因为很多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也没有技术专长,很难再就业。他们失去了单位,失去了工作,失去了生活的经济来源,生活困难重重,这部分人更应该得到国家社保减免和就业帮扶,让他们有尊严活着!

不可否认,国企改革给我们市场带来了活力,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国企改革减负造成了大批国企工人被迫下岗,他们再就业困难,家庭负担比较重,生活来源断了,根本谈不上结余,大量下岗职工无形中加剧贫富两极分化,造成社会贫富差距来源这类人中就有下岗职工。

对于国企改革,感触最深的应该就是那些工人了,几乎是一夜之间,大批工人失业,成了他们一生一世的痛。

在此之前,他们根本不知道企业将要改革,除了做现在的工作,他们也没有什么能力去做其他的工作,再加上当时缺乏就业岗位,离开了国企,他们连最基本的生活都保证不了,然后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失业,彻底的失去了工作,对他们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他们这些大多成为这个社会生活比较困难的那一部分人。

他们的下岗是历史原因导致的,当时如果工人本身该有的权利不解除,国企改革就无法进行,所以下岗职工为国企改革成功作出重大贡献,希望国家好好考虑安顿这一群体,彰显社会公平正义。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