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哪三家(韩赵魏三家分晋地图)

华峰博客 1.1K

三家分晋哪三家(韩赵魏三家分晋地图)

春秋末期,韩、魏、赵、智、范、中行氏这晋国六卿成了晋国的实际控权者,晋侯就像当初周天子一样被架空一样,彻底沦为了一个权力看客。树大要分枝,人大要分家,可是往往分完了,却并不代表皆大欢喜。分家之前,都喜欢和家、族长争斗,分完了兄弟之间又喜欢斗,这大概是我所见过的一种文化常态。

六卿把晋侯架空之后,他们之间的表面和气也没有维持多久,相生相杀的内斗大戏就开始上演了,直到大家都得你死我活之后,又感到筋疲力尽和心满意足了,才罢了手、歇了气。留给我们的历史结果就是三家分晋,也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战国时代的来临。

三家分晋哪三家(韩赵魏三家分晋地图)

故事还要从赵氏掌门人赵鞅的一个阴招开始。晋国在当时除了六卿外,还有一些小的势力,比如说后来赵国的国都邯郸,就是在邯郸氏的手中。这些小的势力其实很多都是六卿的亲属势力或者附属势力。邯郸氏就是赵氏的同宗兄弟,因被分支到邯郸,后来改叫了邯郸氏。

先前在一个锅里吃饭,吃肉还不好意思抢。现在分家了,也就没那么多顾虑了。更何况,邯郸这块大肥肉实在太诱人。于是,赵鞅也就不想辛苦地再装斯文相了。别怪兄弟不是人,只怪邯郸太迷人。

但是,明火执仗地抢那始终是比较低级的套路,赵鞅觉得自己必须要玩点高级的套路。当然,以赵鞅阴谋家的本性,想点什么阴招压根也不是什么难事。

三年前,赵鞅兵围卫国,吓得卫国赶紧交了五百户人口的保护费。收到这笔保护费后,赵鞅表示这点蝇头小利根本就无法让他上心、上头,就把这五百户人口甩给了邯郸氏。邯郸氏心想,跟着大哥有肉吃,这感觉还挺好。却不曾想,没过多久,赵鞅又派人来要账了。

三家分晋哪三家(韩赵魏三家分晋地图)

面对老大哥这种抽风的操作,邯郸氏表示很懵逼又很愤怒,这不是摆明玩我吗?愤怒的情绪下,很容易让人失去理智的判断,邯郸氏认为老大哥家大业大,就是跟自己闹着玩一下,不会真的在乎这五百户人口,所以就是不愿意归还。

绵羊不要试图去占豺狼的便宜,邯郸氏这种占小便宜的心理最终给自己带来了大祸。其实邯郸氏评估的也有一定的道理,老大哥确实不在乎这一点利益,但是老大哥早就想通过制造利益矛盾来教训他了。

赵鞅一见邯郸氏不交人,心中暗爽,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动手了,于是闪电抓捕了邯郸氏的族长邯郸午,并以大族长的身份宣布废掉了邯郸午的族长身份,要邯郸氏另立族长,并马上上报。

邯郸午的儿子邯郸稷忍无可忍,决定宣布邯郸氏自立门户。赵鞅等的就是这个,很快,邯郸城便是风雨欲来了,赵军发兵到了邯郸城外了。

三家分晋哪三家(韩赵魏三家分晋地图)

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邯郸稷只能找自己的娘舅中行寅帮忙,他是中行氏的掌门人。中行寅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外甥被干死,但又怕自己干不过老赵家,于是又拉来了范氏帮忙。

结果,这三国联军以绝对优势直接把赵军打得溃不成军,一路追击之下,赵鞅只率残部逃回大本营晋阳(今太原)。联军趁机反包围了晋阳。

玩鹰的反被鹰啄瞎了眼,赵鞅比较尴尬了,还比较危险了。但是,赵鞅无愧于一个优秀的阴谋家,迅速做出了应对。他派谋士找到了势力最大的智氏,123条地开始讲道理,首先讲利益,你帮我打赢了,分地盘以为主;第二讲危机,如果你不帮我,到时候敌人势力大增对你有威胁;然后讲优势,你我一联合,韩魏两家看着我们实力大增,肯定也会抱团取暖的,我们四家打三家优势明显。

三家分晋哪三家(韩赵魏三家分晋地图)

赵鞅的这番应对简直就是教科书式的外交展示,很多时候我们找人办事,求人帮忙,总喜欢讲感情,这虽然有时候有用。但是还是没有赵鞅这一套这么有效、这么立体,有利弊分析,有可行性分析,清清楚楚地摆事实,就让你自己做选择。

事情就如赵鞅所设想的那样。智、韩、魏三家带着精兵来到了晋侯面前,说中行氏和范氏干涉赵氏的家事,坏了规矩,得教训他们。晋侯一看这气势,很知趣地在讨贼檄文上盖了大印。三家人马便开始朝晋阳开来。

眼看赵氏的援兵就要来了,中行氏与范氏就变得很被动了,要么抓紧时间把赵氏给灭了,然后有话好好说;要么许以重利,劝说那三家别趟这浑水了;要么赶紧回家,来日再战。这几个选择,其实最后一条路是最佳选择,毕竟六家分庭抗礼几百年能保持平衡不是没有原因的。

但此二氏却偏偏选择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正面作战这条路。在绝对实力差距面前,中行氏与范氏遭遇四卿大军重创,逃亡到自家采邑时损失惨重,精锐尽丧。

三家分晋哪三家(韩赵魏三家分晋地图)

之后的八年混战便是各种智家和赵家对二氏的持续追杀,直到他们的大本营都被打没了。二氏开始逃亡,他们逃往邯郸,但是这次邯郸自己也没有保住(被赵氏吞并),他们又潜逃到了齐国。深明斩草要除根的道理的赵鞅转过年便陈兵十万于齐国边境,讨要国贼。

齐国丢不下脸,派兵出战,大败而逃。(一卿对一国,可见当时的晋国多牛)

公元前473年,智、赵、韩、魏尽分其范、中行故地。结果这帮得意忘形的家伙居然连象征性地给领导一口汤喝都忘记了,这让当时的晋出公十分愤怒,于是给齐、鲁发信息,希望他们来帮忙教训这帮不像话的奴才。结果,走漏了风声,四卿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赶跑了晋出公,晋出公气死在逃亡齐国的路上。四家又立了晋哀公。

三家分晋哪三家(韩赵魏三家分晋地图)

瓜分二卿后的四家势力范围

此时,晋国权力游戏还有四家,其中智氏最强,魏赵体量相当,韩最单薄。可四选三中,淘汰的恰恰是实力最强的智氏,这很不科学,背后又有什么曲折的故事呢?

故事的转折点出现在于两个家族的接班人选拔上,智氏的宗主智申和赵氏的宗主赵鞅年老后在选接班人的问题上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智氏和赵氏都有两个候选人,两家的选择结果导致了两个家族的命运被逆转。

三家分晋哪三家(韩赵魏三家分晋地图)

先来说智氏。长子智宵平淡无奇,但是深得宗族大佬们的拥护。次子智瑶仪表堂堂、武艺高强、能说会道、文采斐然、勇猛刚毅。两相比较之下,长子智宵除了一个身份,简直就是暗淡无光了。

智申打算立优点明显的次子智瑶,这似乎在表面上也并没有什么说不过去的。但是智申显然在选择继承人的事情上并不清醒。选择接班人和树立、突出个人形象并不一样,首先,你得自知,得知道自己的情况,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人;其次你得知人,不光要知道这个人的优点,更要了解这个人的缺点。最后,你得学会一定的妥协,毕竟工作最后还是要同志们去干,得用适度妥协来团结大多数同志。很明显,智申忽略了智瑶的缺点:自视太高、刻薄寡恩。

智申的族弟智果就代表宗族大佬们明确、公开地对他的意愿表示反对,说:智瑤这孩子谁都不服,总是认为老子天下第一,这样的人要是当了掌门人,咱们家族就会出大问题的!遗憾的是,一意孤行的智申根本就听不进去。

智瑶被确定为继承人后,果断冷静的智果随即向政府的太史登记,脱离智氏宗族,另立族谱,改姓辅(可见智瑤的优秀背后潜伏着多大的危机)。

三家分晋哪三家(韩赵魏三家分晋地图)

再说赵氏,也是两个选项:长子赵伯鲁、次子赵无恤。这两人相对比较平衡,谁也没有明显的优势。鉴于此,算计了一辈子的赵鞅又安排了一次最成功的算计,算计的对象就是他的两个儿子。

赵鞅先是将一段训诫的话刻在了竹简上,并告诉俩儿子,这是你爹这辈子的心得,要切记在心。然后,黑不提白不提,好像这事就此翻篇了一样。直到三年后,赵鞅突然把俩个儿子叫过来,要他们背竹简上那段话。(这招太狠了,三年后突击检查作业,这盘棋下得多大呀)

赵伯鲁当场傻眼;赵无恤却倒背如流,还当场从袖子中拿出了那块竹简。赵无恤胜出,继承族长。

赵鞅这种选拔接班人的方式其实是一个很科学的,因为身为一个领导人,你就是要时刻准备着、应对着,你不知道你即将要面临什么问题,你也不知道你的考验和困难什么时候来。当然,不排除赵无恤在他爸身边安排了间谍(毕竟1000多天,时时刻刻袖子里装着竹简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其实这也更能说明赵无恤有政治意识。权力的运作精髓就在于信息的掌握,赵无恤深得精髓。

也正是这两个接班人的确定决定了智氏和赵氏家族的命运走向。智申和赵鞅像是约定了一样,几乎同时离开了人世,把历史的舞台交给了自己选择的接班人手里。

三家分晋哪三家(韩赵魏三家分晋地图)

智瑶上台后,迅速地燃起了新官上任三把火,开始了战略扩张。他东面伐齐,南面两次伐郑,北上灭掉了中山属国仇由,一系列扩张战斗打下来,地盘扩张不少,极度地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也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但是,很多事情是需要将时间轴拉长来看的。智瑶的这一系列操作,虽然成绩斐然,但是终究有点操之过急的味道。步子迈得大,自然看起来走得更快,但实际上是容易扯到蛋的。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智瑤这样狼吞虎咽之下,很快就暴露出了他的诸多缺点。

比如,他曾在带领三家伐卫的过程中,不仅在战场上和赵无恤翻脸,战后与韩氏、魏氏的宗主聚会时,还百般捉弄羞怒韩氏的宗主韩虎和韩家的总管段规。这种傲慢无礼在政治斗争中是致命的,因为你侮辱别人,就要有接受别人报复的准备。然而,自视极高的智瑤根本不以为然,认为没有人敢报复他。

在取得一系列外部战争的胜利后,智瑤开始进一步膨胀,他想消灭其他三家,统一晋国。智瑶虽然狂,但他并不傻,他不想同时对三家作战,得想办法挨个收拾他们。

三家分晋哪三家(韩赵魏三家分晋地图)

所以,智瑶先是以晋侯太可怜了为由,广而告之,自己要捐给晋侯一个万户大县,然后他就开始找到其他三家(他很聪明,挨个谈话的),要求他们凑份子钱。

首当其冲的是最弱的韩家。韩家掌门韩虎气得直骂娘,名声你得了,事情却要我们干!那我家的钱以你得名义做慈善,想想都让人气愤。不过总管段规却劝他:这小子我们暂时还惹不起,所以不如先答应他。按照这小子的性格,肯定会继续勒索其他两家的,到时候我们在相机而动。韩虎一想,觉得也是这么个理,就给了智瑤的一个大县。

紧接着,智瑶又向魏家的魏驹张嘴索要一个万户大县。魏相任章也是一个明白人,根据智瑶的性格,认为欲使其灭亡,必让其疯狂。魏家也让出了地。

最后,智瑶将手伸向了赵无恤。赵无恤早就对太嚣张的智瑤看不习惯了,因为智瑤之前就老找他的茬,不光指责赵无恤办事不尽心尽力,甚至还当众辱骂赵无恤不配当赵家掌门。赵无恤一听智瑶索地的消息就火了,严词拒绝,准备应战。其实,这次赵无恤还是有点冲动了,太情绪化了,毕竟此时的赵家在实力上是无法和智家相提并论的,他应该暂时忍耐,发展实力的同时去争取联合韩魏两家。

三家分晋哪三家(韩赵魏三家分晋地图)

不过开弓没有回头箭,赵无恤已经必须要面对他做出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危急关头,赵无恤想起他爹赵鞅临死前的交代:危难时刻要相信晋阳。赵鞅把晋阳当作赵氏家族最后的壁垒留给了赵无恤。当初赵鞅派手下尹铎治理晋阳时,尹铎问赵鞅:抑为茧丝乎?抑为保障乎?意思就是问赵鞅是要晋阳尽快产出,还要晋阳稳定发展成为保障?很有战略眼光的赵鞅自然选择了后者。

在赵无恤选择据点和智瑤对抗时,手下的人其实首选的是长子城,理由是墙高城深,有防守优势。但是赵无恤觉得长子城内的民心不坚,不可用;后来手下又提出据守邯郸,邯郸城里物资充沛,适合打持久战,赵无恤又觉得赵家对邯郸城里的百姓素无恩惠,百姓不会和自己同生共死的。所以赵无恤最后拍板:晋阳是唯一选择。晋阳为老根据地,民心附,城池坚,更主要的是当年六卿混战时就共同经历过风雨。赵无恤挑选了最适合自己进行战略性决战的战场。

三家分晋哪三家(韩赵魏三家分晋地图)

智瑶在赵无恤翻脸后,很快就对赵家宣战了,并裹挟了韩魏两家出兵。韩、魏两家都是老狐狸了,出兵不出力或者边走边看的事,他们自然会做,更何况他们也没必要当下就和智瑤翻脸。

三家大军包围了晋阳,智瑶下令猛攻晋阳城。事实印证了赵无恤的选择,晋阳军民上下同仇敌忾,让智瑶的军马吃了大亏。智瑶甚至用上了当时最先进的攻城器材攻城塔,结果被赵无恤的发明了火箭给烧了个干干净净。后来,智瑤开始用人海战术,猛攻猛打,但在赵军的顽强抵抗下,损失惨重。如此鏖战三月,晋阳依然屹立不倒。无奈之下,智瑤又使用围城战术,可是围了一年,晋阳城中的军民依然能自给自足。(可见赵家经营了上百年的晋阳战争准备是做得多么充分)

三家分晋哪三家(韩赵魏三家分晋地图)

就在智瑤一筹莫展的时候,老天爷给自己加戏了,天降大雨。晋阳城外有一条大河——大名鼎鼎的汾水,而且晋阳的地势比较低。智瑶掘开了汾水,涛涛的汾水将晋阳变成了泽国。虽然水势在离城墙还有六尺时停了下来,但虽如此,晋阳城中的水已没过膝盖了,晋阳城岌岌可危。

洪水覆盖之下,晋阳城的军民日常生活遭受了极大的破坏,生火困难,粮草腐烂,感染疾病等因素都随时可能让晋阳城不攻自破。

赵氏彻底的面临着生死存亡,城内城外两重天,城内的赵无恤欲哭无泪,城外的智瑤得意洋洋。智瑶眼见胜利唾手可得,于是喜不自禁地笑道:水真是个好东西呀,这么轻易地就可以让人亡国。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智瑤的这句话让他身边的韩虎与魏驹陷入了沉思:赵氏灭了,死亡的气息是否会轮到我们了?而且,汾水可以灌晋阳,也可以灌安邑(魏氏根据地),绛水也可以灌平阳(韩氏根据地)。

三家分晋哪三家(韩赵魏三家分晋地图)

韩魏两家的心思其实被智家的谋士疵看出来了,他告诉智瑶:韩、魏两家会反!,但是智瑶和现在某主持人一样:真的吗?我不信!疵说:现在胜利在望,韩魏两家宗主却不喜反忧,这不是要反是什么!智瑤还是不信。

不信就不信吧,可智瑤偏偏还要把这事告诉韩魏两家,大概是为了表达的诚意或者敲打一下吧!韩魏两家自然随便解释一下就敷衍过去了。智瑶也没有放在心上,毕竟他始终觉得无人敢背叛自己。

也正在这个时候,陷入了绝境的赵无恤决定做最后的挣扎和尝试,派出了自己的密使张孟谈,秘见韩虎与魏驹,试图策反两家。有了智瑤长期嚣张跋扈的铺垫和这次两家心里的疙瘩,张孟谈只简单地陈述了利弊,韩魏便决定临阵倒戈了。

三家分晋哪三家(韩赵魏三家分晋地图)

在和韩魏达成共识,并约定共同发兵的时间后,赵无恤其实心里依然是没有底气的,因为政治上的联盟是很脆弱的,韩魏的口头承诺并不能让他内心觉得安定。只是他除了选择相信,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约定出兵时间的当夜,韩魏两家先是杀掉了看守堤坝的智氏兵卒,随后掘开向智氏驻军的堤坝,原本淹晋阳的大水朝着智军方向漫灌而去。

黑夜中,大水袭来,智军大乱。赵军随后倾巢出动,五万赵军划着数千竹筏齐出晋阳城,扑向智瑶大营。韩军与魏军也很快加入了战局。结果可想而知,智氏的大军在水攻夜袭下灰飞烟灭。

随后智家二百余口被杀,智氏采邑被瓜分。至此,晋国大地上只剩下韩、魏、赵三家了,也正是这三家最后把晋国彻底分裂了。这就是三家分晋的由来,其实所谓的三家分晋,还不如叫三家分智,晋侯早已名存实亡了,三家分的其实是智氏的地盘。

三家分晋哪三家(韩赵魏三家分晋地图)

公元前403年,三家的后人韩虔、魏斯、赵籍派使者面见周天子,求其册封。周天子封三氏为侯爵,韩、赵、魏三诸侯国正式成立,晋国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又十年后,齐国大夫田和废齐康公,灭齐国公族,自立为齐国国君。

这标志着战国时代的如期而至,在整个战国时代,由于韩、魏、赵三家地处天下之中,成为了后面整个战国历史中的最重头战场,上演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悲壮和热血。事实上,我们回顾整个战国历史,不难发现它的主线就是三晋扛强秦。金戈铁马的战国历史终于来了。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