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文怎么理解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意思(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意思)

华峰博客 251

论语汇

【原文】

7.37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的内心平坦宽广,小人的内心常怀局促。

【注释】

(1)《集解》引郑玄曰:坦荡荡,宽广貌。长戚戚,多忧惧貌。

(2)《后案》:‘戚戚’即《诗》之‘蹙蹙’,为缩小之貌。《说文》无‘蹙’字,凡经典戚与蹙训忧者,皆以‘慽’为正字;训迫促者,以‘戚’为正字,即戚近义之引申。此戚戚当训迫缩,与荡荡反对也。

(3)《集释》引李颙《四书反身录》曰:只不为名牵,不为利役,便俯仰无愧,便坦荡自得。小人不为名牵,便为利役,未得患得,既得患失,便是长戚戚。

【解读】

黄式三训戚戚为迫缩,比郑玄等人训为忧惧,应该更准确。当然,如果认为忧惧是迫缩之引申义,也是没有问题的。

《论语》经常将君子、小人对举,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2.14)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4.1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1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3.23)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15.21)等等。君子的内心为什么是坦荡荡的,而小人的内心却是长戚戚的?其根本原因当然是李颙谈到的两者对待名利的态度问题,但除此之外,由以上君子、小人的任何一种差异,其实都能最终达致这种心态的分野。比如,君子和而不同,凡事能大度包容,自然是内心坦荡的;小人同而不和,即表面和气而背后犯嘀咕,其内心怎么能不局促难安呢?

《周易》也有将君子、小人对举者,但不如《论语》为多。如泰卦《彖传》讲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否卦《彖传》讲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否卦六二讲小人吉,大人否,亨,观卦初六讲小人无咎,君子吝,剥卦上九讲君子得舆,小人剥庐,遁卦九四讲君子吉,小人否,大壮卦九三讲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革卦上六讲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杂卦传》讲君子道长,小人道忧等等。如果做个对比的话,很显然,《论语》讲君子、小人多基于道德的角度,而《周易》则多基于卦爻所处的时位变化的角度,故后者往往有吉凶悔吝等诫辞。当然,这也并不是说《周易》就没有道德上的预设,此诚如张载所言《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正蒙》),其基本价值立场和《论语》是完全一致的;否则我们就不能理解,《周易》何以在泰卦讲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在否卦讲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其褒贬之意是一目了然的。毫无疑问,《周易》通过吉凶悔吝等诫辞,实际上就是鼓励人们做君子、远小人。特别是面临某些特殊的情境时(如否卦六二和观卦初六),君子更不应退缩,要甘于否和吝,因为此为道义所要求于君子者也;而且越是如此,君子越是心地坦荡、内心光明,否卦六二所谓小人吉,大人否,亨即指此也。当然,天道变化的规律最后往往是利于君子的,《杂卦传》结尾所谓君子道长,小人道忧已经对此予以了充分的暗示。

《论语易解》作者,孙福万教授,1964年生于山东省临清市,现为国家开放大学教授,中国成人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1986年山东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1989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长期从事哲学、教育学及远程教育研究及教学工作,曾在英国、比利时、马来西亚等国的多所大学或机构访问或学习,并在本校负责哲学引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管理学、教育学等课程教学。著有《远程教育哲学导论》、《敝帚集》,《远程教育百词辨析》、《远程教育概论》和学术论文多篇。

热文怎么理解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意思(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意思)

孙·教授的《论语易解》是他潜心十年的力作,以《周易》精神逐章解读《论语》,是一部比较全面而系统的以《易》解《语》,以《语》证《易》的学术性著作。书中提出了诸多新见解和新认识,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书的重点在于对《论语》的解读部分,书中大量汇集引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于研究者来说是一部很好的学术性参考资料。同时,对《周易》和《论语》的爱好者来说,也是一部很好的普及性读物。好,我就说到这,隆重向您推荐孙福万教授的《论语易解》。阅读海淀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