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为二:
任何事物、现象、过程,都是由互相矛盾着的两个对立的方面构成的。两个对立的方面既相反,又相成,既互相依存或联结,又互相排斥或斗争,所以,称之为矛盾。古代将万事万物分为阴阳,就是这个道理,人分为男人和女人,形势分为困难和顺利,组织分为领导与被领导,相处的人分为朋友和敌人,成果分为成绩和问题。
事物都是由对立面构成的原理告诉我们,看问题,必须要看到构成它对立的方面,也就是要坚持两分法或两点论。然而日常人们往往并不是用矛盾的观点看事物,即不是坚持两分法或两点论,而是坚持一分法或一点论。例如,或者是只见优点不见缺点,或者是只见缺点不见优点;或者是只见顺利不见困难,或者是只见困难不见顺利。与人相处,跟谁好就认为什么都好,跟谁不好,就认为一无是处,如果你在生活工作中碰到一个你认为的完人,那么你就要小心了,你的双眼可能被蒙蔽,要么是眼力差,要么是他善于伪装,当然这话不是让你去挑别人的毛病,毛病存在不影响你所需要的才干,你又操那么多心干嘛,这里只是教你对任何人不必神话与迷信,让你客观的、冷静的评估身边人,不被情感左右,并不是让你无事生非。比如说你选财务人员,除了过硬的专业能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品质,你不能被天花乱坠的表象所迷惑,认为名校毕业,资历丰富,对人品不把控,认为人品是小节,可能导致得不偿失。
如何一分为二?
首先一分为二的基础是唯物论。就是实事求是,实话实说,实况实讲,客观公正。不能明明三分成绩,七分失误,硬要说自己七分成绩,三分失误,不让人说实话说真话。庐山会议就是个例子。或者明明别人成绩是主要的,就因为跟你关系不好,脾气不相投,就把失误进行夸大,将成绩进行轻描淡写。
其次是杜绝折衷主义和诡辩主义。折衷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一折为二,等分为二,各打五十大板,陷入平分论,分不出好与坏,优与劣。诡辩主义的特点是抽象地讲一方面另一方面,不分主次。模模糊糊,正着讲他有理,反过来讲他还有理,陷入诡辩论(注意区别于统一论)。所以真正的辩证法在一分为二之上还要二中有一,在讲完一方面是什么,另一方面是什么之后,必须讲谁是重点,如客观公正的讲完某个人有缺点有优点,还必须说清到底优点是主要的还是缺点是主要的。形势分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必须分清到底现在哪个是主要的。总结工作固然是要坚持两点论,既要看到成绩的一面,又要看到问题的一面,但同时也必须坚持重点论,分清究竟成绩是主要的,还是问题是主要的。
回归到哲学认知上就是对于任何事情都不能搞一点论,而要坚持两点论。同时由于矛盾双方并不是均衡的,而是分为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就会进一步懂得:正确认识事物不仅要坚持两点论,还必须坚持重点论,即分清主要之点和非主要之点。
一不弃二:
强调抓主要矛盾,是不是就可以忽视次要矛盾呢?不是的。事物所包含的各种矛盾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主要矛盾规定、影响着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也影响、制约着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解决了,并不等于次要矛盾也解决了,主要矛盾的解决为次要矛盾的解决创造了条件,使得次要矛盾比较容易解决,而不是说次要矛盾就不用解决了。所以,强调抓主要矛盾,并不是说可以忽视次要矛盾。在实际工作中,不分主次、轻重、缓急,胡子眉毛一把抓,固然是不对的;但是,只抓重点,不顾其他,搞单打一,也是不对的。正确的做法应是:既抓中心环节,又注意非中心环节;既抓重点,又注意一般,也就是在狠抓中心工作的同时,又围绕中心工作安排好全盘工作。比如造车,发动机是心脏,抓好发动机的制造固然重要,但刹车系统,变速系统不好,也影响整体的驾驶效果。比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是就不是不管教育、卫生、生态、体育等其他方面的发展。经济为其他方面的发展提供基础,其他方面的发展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后劲。具体到个人,不是说挣钱不重要(经济),但你也要照顾到健康、人际关系、子女教育等问题,不然挣的钱也得搭回去。
当然一非恒一,二非恒二,重点并非永恒绝对的重点,非重点也绝非绝对永恒的非重点,都随情而变(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方面的都随情况变化),无论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还是主要矛盾方面和非主要矛盾方面,都不是固定不变的,都是要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的。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了,工作重心也必须随之转变,否则,就要犯错误。
比如原来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贡献GDP大、污染大的企业原来可以存在,甚至是一些贫困地区的香饽饽,但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贡献GDP大、污染大的企业没地方愿意要,现在讲究五位一体,决策时变为多目标决策,要统筹考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综合影响,而非原来的只要产生GDP就行,其他的忽略不计。
比如以前开饭店你客户的要求是吃饱,量大饭足受欢迎,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现在是吃好,要求安全美味,色香味俱全更受欢迎,再后来是吃出健康,要求合理荤素搭配,清淡自然。这也是矛盾的变化,同时我们应对的顾客策略也要发生变化,不然饭店慢慢就黄了。
具体到个人也是原来经济不富裕,改善经济条件是家里的主要矛盾,所以起早贪黑,夜夜笙歌媳妇能忍,但随着经济好转,你还是起早贪黑,夜夜晚归,不关心关注点家庭,家庭就有可能出问题。这也是主要矛盾的变化,也对应马斯洛需求层次的增长理论。
合二为一:
就是在对立中把握统一,阴有阴用,阳有阳用,阴阳互用,用所当用。所谓当用,用尽其才,用所当时。
现实生活中我们找不到完美的人,有人有才华但是为人刻薄,有人有品质但能力不佳,有人忠勇但谋略稍逊,有人谋略超群但不爱决断,这些人都不用,那我们怎么办事,所以,关键在于用人所长,扬长避短。最牛的领导就是什么人都会用,没有自己的偏向,对全幅人性都持审美态度,就是在聪明的人身上看到聪明并用其聪明,在老实的人身上看到老实并用其老实,在狡黠的人身上看到狡黠并用其狡黠,在道德高尚上身上看到高尚并用其高尚,在自私的人身上看到了利益抗争并用其争取利益,就像刘邦一样,用张良的谋略,用韩信的军事才能,用萧何的后勤能力,用陈平的计谋(即使陈平道德上有污点),以及其他各色人才尽为其用。
民主与集中相对立,没有辩证思维的人就是讲民主就否定集中,讲集中就否定民主,但现实情况是如果只有民主没有集中,大家你说七,她说八,什么时候也讨论不出个所以然。如果只有集中没有民主,就显得专制,不能集思广益,很容易导致错误,也不利思想的统一。我们实行民主之上的集中,集中指导下的民主,这样就将民主与集中相统一。
纪律与自由相对立,只要自由不要纪律就会一盘散沙,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什么事也干不成,只要纪律不要自由,就会导致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压制大家的创造性,死气沉沉。一个集体既要纪律又要自由,将两者统一,才能生机勃勃又秩序井然。
真正的牛人就是不但处理事情时是对立中把握统一,统一中把握对立,就是做人上也是矛盾的统一体,毛主席他本人也认为自己身上既有虎气,也有猴气,但虎气为主。虽然这是一种形象的比喻,但却充满了辩证法。对于毛主席多元化的个性,见过他的人有着多种描述:他既十分幽默风趣,可又非常严肃认真;既坦率,又精明;既猛烈,又温和;极为敏感而又迟钝,谦恭而又高傲;细致周到,明察秋毫,可又衣着随便,不修边幅;具有成就大业的耐性,而一旦需要当机立断,又决不坐失分秒。 小结:
通读全文,就是仅仅一分为二是不够的,在此基础上还要有重点,不可陷入诡辩,但有重点不是不要(忽视)非重点,将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起来(前期文章写过),同时注意主要矛盾的转化,及时调整对应策略。对矛盾的正反两方面我们要认真研究各方面的作用(如生和死,死克生,生克死,只生不死,资源有限,必将更大争夺,更多杀戮,只死不生,万物绝种。正所谓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而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将各方面的作用统一起来,用所当用,相生相克,保证效果的理想。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