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河南第二任书记,四十三岁官至正部,六十一岁逝世

华峰博客 127

我在头条搞创作在创建新中国的征程中涌现了很多土生土长的本土领导干部,如王任重,吴德等,今天介绍另一位本土领导干部吴芝圃。

他是河南第二任书记,四十三岁官至正部,六十一岁逝世

吴芝圃(1906-1967)是河南杞县人,从他开始参加革命就主要在家乡河南,但是他的思想启蒙教育却是在毛主席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当时他年仅二十岁,而入党已经一年,他之所以到农讲所学习,是因为他负责农运工作,任家乡的民运部长,在这里,他经陈独秀儿子陈延年的介绍,到毛主席办的农讲所学习,从而和毛主席相识,可以这么说,他是毛主席比较早的学生。

他跟随毛主席学习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受到毛主席的教诲却很深,可不要小瞧了这个农讲所,它的意义可不得了!

毛主席创办的农讲所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干部,特别是农民运动指导人才,而在此之前,都是对工人运动很重视,而忽略了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

农讲所提升了共产党对农民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为以后的农村包围城市奠定了理论基础。

他是河南第二任书记,四十三岁官至正部,六十一岁逝世

战争年代的吴芝圃

而吴芝圃等人就是在农讲所毕业后,投身到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他响应毛主席的讲话精神,还发动了豫东农民起义,播下了革命的种子,他率领队伍,浴血奋战,惩治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后来在这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在中原大地他一路成长起来,后来他屡任要职,为新中国的解放,特别是河南省的解放做出了贡献,建国时他就担省长兼省会市长,后来一直在这里工作,在那个时候,他为恢复河南的生产经济,稳定社会,做了大量工作。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加速建设新中国,使得国家尽快富强起来,成了那个时候的主旋律,当时全国人民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上上下下团结一致,大家充满朝气蓬勃,信心百倍,准备大干快上,一股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潮开始形成。

他是河南第二任书记,四十三岁官至正部,六十一岁逝世

为了加快建设,吴芝圃带领全省人民大规模兴修农田水利,一大批水利枢纽修建起来,为农业生产合作社到人民公社的转变奠定了物质基础,在这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得到了毛主席的赞扬,称河南水利全国第一。

不但如此,在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河南也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成立了第一个人民公社—嵖岈山人民公社,这个创举得到了国家肯定,当时的主流媒体都相继介绍了嵖岈山公社。应该说,这是当时的人们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可贵探索。

吴芝圃在河南的精神和物资建设中始终走在前头,他想到自己很少,处处为了老百姓,在平时,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作风,影响了很多干部,为大家做出了表率,他有糖尿病,身体不好,但是他经常告诉身边人员,不要对他照顾,更不允许照顾家属,每月工资除了生活费外,大部分买了书和帮助有困难的人,他对工作是高要求,对生活是低要求,不说别的,就谈这个,他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作为毛主席的学生,他对毛主席非常崇敬,对毛主席的指示认真执行,他按照毛主席说的,用马列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透彻地分析和总结了经验教训,比如毛主席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指示后,他作为书记带领省委贯彻执行,改进了人们在工农业生产劳动中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在全省开展了两条道路的大辩论,粉碎了资产阶级的进攻,克服了一些人中的资本主义自发倾向,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分清了大是大非的界限,认清了"兴无灭资",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

他是河南第二任书记,四十三岁官至正部,六十一岁逝世

毛主席视察河南,吴芝圃等人陪同

与此同时,干部的作风有了很大的改进和转变,大家充分发扬民主,运用了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方法,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而且吴芝圃还创造了干部登门拜访群众、开展览会,互相交心等深入细致的方法,表明心迹,沟通思想,干部虚心地改进了作风,经常和工农群众一起参加劳动,这就进一步发扬了毛主席倡导的党和群众同甘苦、共患难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密切了干部和群众的联系,广大人民群众也就在这样觉悟提高和心情舒畅的基础上,发挥了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全省人民千百万条心拧成了一股绳,应该说,吴芝圃在这方面功不可没。

当然,人不可能不犯错误,特别是对新生事物规律认识不清就更难免,但是知错能改,善末大蔫,在这个过程中,吴芝圃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觉悟,他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受到了中央的肯定。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