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之下,并不是每一个小孩都能在原生家庭中快乐成长,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孩子被养父母照料长大。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他们总会知道事情的真相,而真相就像一道坎始终伴随着他们。
多数被抱养的孩子都年纪尚小,还没怎么记事,就离开了亲生父母,来到陌生的家庭生活。

图1
亲情的羁绊总会让他们想了解亲生父母的生活现状如何,以及当时为何会被抱养,于是很多人开始踏上了寻亲的道路。
可是这条路并不好走,几年、十几年、几十年都可能寻亲未果,能够在有生之年相认,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
河南有对双胞胎兄弟,他们的相认方式令人连连称奇。其中又有着怎样的精彩故事,一起来了解下。

图2
失散多年的两兄弟意外相认
2005年的一天,周勤予和李保国怀着既沉重又忐忑的心情结伴来到河南大学医学遗传研究所。

图3
二人之前约定在这里抽血做DNA鉴定,原本结果只需要一周左右就会出来,可是二人在家左等右等,眼看着一个月就快过去了,还是没有动静,越等越焦急不安。
一天,好不容易盼来了鉴定中心李晓文主任的电话,当时就是她亲自负责的此事,但是电话那头并没有告诉他们鉴定结果,而是让他们过去再次抽血重新做,不明所以的周勤予和李保国只好动身前往鉴定中心。

图4
二人准备抽血的时候,见到了李主任。李主任仔细端详着他们的容颜,以前她跟周勤予打过交道,容貌自然记得,李保国则是她第一次见到,仔细看的话,二人还是很好区分的。
接着,李主任又盯着医生抽出的过程,确定是从他们身上各取的一管血,才放心离去。

图5
拿到两管血后,她立即安排人手加急比对,第二天,周勤予和李保国就拿到了结果,他俩是亲兄弟没错!
二人拿着鉴定报告,开心地笑了起来,这一刻他们盼得太久,终于如释重负。

图6
既然DNA鉴定结果出的这么快,为什么会让他们之前苦等了那么久,还要来重新抽血呢?
每一位来做DNA鉴定的人都是满怀期待,结果的准确性对他们来说相当重要,必定要确保万无一失。
DNA鉴定是鉴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生关系,周勤予和李保国则比较特殊,在没有长辈样本的情况下,做兄弟之间的关系鉴定,难度本身就很大。

图7
李主任第一次做完鉴定后,发现两人DNA中24个位点基因型竟完全相同,这就说明他们是同卵双胞胎。
可是有一件事让李主任一直耿耿于怀,听同事说,他俩长得并不完全相同,况且二人又是在大街上遇到才相认的,不免让人觉得太过凑巧。
那会不会是自己操作的过程中有失误才造成相同的结果呢?思来想去,李主任决定重新做鉴定,第二次、第三次,显示结果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图8
李主任却还是高兴不起来,这只能证实自己的操作过程没有任何错误,但还有一种可能存在——会不会当时抽血的医生没有看清,抽的是同一人的血。
一般来说,根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可尽管存在的可能性很低,还是有一丝可能存在。
必须要保证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才行,犹豫过后,李主任便拿起电话拨通了周勤予的手机,要求他们再来一趟。

这就是为什么李主任会在二人重新抽血时在场盯着,她要打消一切顾虑,才能不辜负他们,给他们一个交代。
还好,结果是可喜的,有幸见证一对亲兄弟团聚,李主任内心相当开心。
究竟当时周勤予和李保国相见及相认的过程是在怎样的场景下发生的,不仅他们本人觉得是一场很奇妙的偶然,就连李主任也觉得不可思议呢?
烦恼变成福份
李保国心中一直有个烦恼在困扰着他。有次丈母娘回到家,对着李保国有些不满地说道:我在家门口叫你,李女婿你怎么连答应都不答应,言语间尽是对他的不满。

图10
李保国摸不着头脑,他根本没有在家门口见到丈母娘,如果是别人叫他,他可能不会理,但叫他的人是丈母娘,自己哪有胆量不理,真是无比的冤枉,可是又不敢对着长辈抱怨,只能一脸尴尬地赔笑。
无独有偶,他的小姨子也因为同样的事情气冲冲地说过他,姐夫,我在外面叫你那么多声,你怎么就是不回头,为啥?小姨子一边皱着眉头,一边看着他。
李保国一脸纳闷的样子,怎么会,他今天连门都没出,去哪里碰见小姨子。再说自己的听力也没问题,别人冲自己喊,没道理听不见,而之前自己也跟小姨子没起冲突,根本不会故意不理。

图11
说来也奇怪,这样的事情李保国还遇到过好几次,在外摆摊做生意时,有时被人喊做老周,他怎会答应,自己明明姓李,肯定又是那人认错人了。
但总是经历同样的事,李保国还是不好受,想着是自己的面容长得太过大众化,才导致此事出现,只能放在心中苦笑。
李保国的苦恼同样出现在周勤予身上,有时走在路上,迎面过来的陌生男子就会跟自己亲切地打招呼,唤自己老李,周勤予马上摆摆手,告诉男子认错人了,还跟对方解释了半天。

图12
两个大男人就这样默默承受着冤屈,直到有一天,事情出现了转机。
李保国正在一所学校门口摆摊卖观赏鱼,一位小女孩笑盈盈地跑过来,叫他爸爸。
这可把他吓了一跳,要不是之前老被认错,心理还算习惯,要不面对突然冒出来的闺女,他可承受不了。于是赶忙否认,告诉小女孩认错人了。

图13
小女孩缓了半天还是有些难以相信,但是转念一想,她从没见老爸卖过观赏鱼,可能真的不是,便悻悻地离去,嘴里还不停地嘀咕着:怎么会有人跟老爸长得这么像呢?真是奇怪。
看着小女孩走远,李保国的思绪竟随着她一起走了。一股莫名的想法突然升起:难道之前被认错的对象,竟是小女孩的父亲?

图14
他越想好奇心越强烈,到底是有多像,那必须要亲自见一面,或许苦恼自己许久的原因就能因此找到。
李保国几经打听,终于拿到了周勤予的电话,只犹豫了片刻,手指就已经在电话按键上输好了号码,按下了呼叫键。

图15
请问是周勤予吗?李保国的声音有些忐忑,在对方确定以后,他开始跟电话另一头的人说明情况。
周勤予之前也听闺女回家跟他说过,在路上认错了一个人,长得跟他一样。他当时半信半疑,毕竟不是双胞胎,怎么可能一模一样,要在世界上找到一个跟自己相似的陌生人,概率相当的低。
可打来的这通电话,却让周勤予心情逐渐凝重起来。李保国对他说自己是小时候被人从上海抱养到河南的,别人都说他俩很像,就想跟他聊一聊。

图16
周勤予同样是被人抱养的,他回想起了之前邻居孙叔透露的一些经过。由于孙叔跟他的关系一向特别融洽,听说孙叔生病时,他都会上门看望,平时也会在一起聊天。有一天,孙叔向他说出了一些他从未了解过的事。
当初周勤予被人从上海抱养,辗转来到河南郑州,孙叔就是这件事的搭线人,把他安顿到了如今的养父母家。

图17
周勤予不明白,为什么过去40多年了,孙叔才道出实情,他若能早一些知道的话,也许就能更好地寻找亲人。孙叔说他现在年纪成熟了,能经得住一些事,才选择全盘托出。
周勤予还想打听其他线索时,孙叔却无能为力了。虽然线索不多,多少也给他指明了一点方向。
周勤予和李保国越聊越觉得需要见一面,于是二人约定第二天在天成市场见面。

图18
一眼,仅一眼,他们就知道了被人认错的原因所在,连彼此都觉得对方跟自己太过相像。二人大眼瞪小眼,仔细端着着对方,眼睛、脸庞、就连脖子后面瘊子的位置都一模一样。

图19
两个大男人当街相拥,热泪盈眶。过后,他们翻出各自以往的照片,不论是小时候,还是青年时期的照片,长相都大差不差,这是什么奇妙的缘分。
一股暖流涌向周勤予心头,在冥冥之中,他已认定对方是自己的亲兄弟。为了证实这一想法,二人来到医院测血型,结果都是B型,周勤予和李保国特别开心,还没高兴几声,却被一旁的医生点醒,医生对他们说道:血型并不能证明你们是不是亲兄弟,若要证明,那就要做DNA鉴定。

图20
就这样,二人才结伴来到河南大学医学遗传研究所找到李主任。在几番波折后,终于确定他们亲兄弟的身份。周勤予在高兴之余想到了女儿,寻亲成功的功劳里也有自己的女儿一份。
寻亲仍在继续
相认后的周勤予和李保国愈发珍惜对方,经常聚在一起聊自己的过往,缺席双方生活那么多年,多少历程都想一一告诉对方。

图21
二人聊得越多,萌生去找亲生父母的意念就越强烈。不管当时出于什么原因,导致他们被抱养,此刻都已无所谓,只要能见到家人就好。
其实寻亲这件事,周勤予早在跟李保国相认前就已经在默默寻找了。之前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他就曾联系到浙江宜兴市一户杨姓人家,杨大哥的弟弟就是被抱去了上海,看到周勤予寄过去的照片,杨家人都觉得跟家里人相像。

图22
满怀激动之情,周勤予踏上了前往宜兴的火车。见面后,杨家人越看他越觉得亲切,老母亲见到他都兴奋地说:这就是她儿。那一刻,周勤予真心觉得找到了家人。
为了保险起见,他们还是去做了DNA鉴定,负责鉴定的人正是后来鉴定他与李保国兄弟关系的李主任,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与李主任之间有了些渊源。

图23
只可惜,出来的结果令在场所有的人都大失所望,周勤予与杨家人并无血缘关系。
面对这一打击,周勤予缓了好久都没回过神来,因为在结果出来前,他已经默认杨母就是他的生母。怀着莫大的悲伤,他返回了郑州。
整顿心情后,周勤予又重拾信心,继续寻找亲人的线索。即便这条路很难,但是与李保国的意外相认,使他为之一振。

图24
不管怎么说,有生之年能找到一位亲人,就已经很难得了,但只要还有希望,只要自己还能跑得动,他还想再试试,看看能否找到生父母。
李保国的想法与他不谋而合,从此寻亲路上,就是二人结伴而行,周勤予不再孤独。
有一天,他们得到一则消息:上海崇明岛的一户人家送出过一对双胞胎,并且大致情况都能跟他们对得上。这哥俩抑制住内心的喜悦之情,让他们寄来了血样进行DNA鉴定。

图25
苦等的结果让他们失落无比,这也再次证明了寻亲的道路十分坎坷艰难。已经40多岁的他们,人生旅途已走一半,但这并不能阻挡他们想要找回亲人、认回祖宗的强大内心。寻亲的路仍在继续,周勤予和李保国也倍加珍惜双方来之不易重拾的亲情。

图26
不得不说,周勤予和李保国是相当幸运的哥俩,正是由于意外的发现,他们才知道寻找的亲人中竟有一个双胞胎兄弟,要是当初没被抱养,他们彼此间的命运又会如何,不仅令人遐想……纵使错过这么多年,如今又能一起生活,这也令自己的人生更加圆满。
时至今日,还是没有传回二人的好消息,但是现在科技进步飞快,日新月异,再加上媒体的传播途径也比原先大幅增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就能了却心愿。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