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的作者(苏轼为董传写了一首留别诗)

华峰博客 94

苏轼《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羞随举子踏黄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苏轼诗集》卷五,p221)

简注:

董传,字至和,洛阳人,在凤翔时曾与苏轼有交游,穷困早卒。粗缯,劣质丝织品。厌倦句,谓倦于从师学礼。瓠叶,见《诗经瓠叶》。强随,谓忙于考举。黄花,钱易《南部新书》:槐花黄,举子忙。寻春马,典出孟郊诗。择婿车,典出《唐摭言》。得意二句,希望董传早日中举,扬眉吐气,夸耀世俗。字如鸦,典出卢仝诗。这里仅指黄字黑字而非乱涂乱画或书法拙劣之常用义。

散绎:

平日里,都穿着粗布薄绸劣质纱,

读书多,知识广风度翩翩很优雅。

不陪伴,老儒生迂腐死板习古礼,

常跟着,众举子各处考试都参加。

身无钱,买不起宴游所乘高头马,

富人家,选婿忙他却只能眼巴巴。

金榜上,早题名春风得意人皆羡,

盼只盼,任命书红头文件快下达。

说明:此诗用典多,直译颇难,只好杂以意译。即使如此,仍免不了有现代语词混入。惭愧之至,恳请方家不吝赐教。

品读:

治平元年(1064)十二月,苏轼罢凤翔签判任返汴京,途经长安时与董传话别,因而作此诗。对穷困的读书人董传表示出赞赏之情,并寄予美好愿望。

董传,贫困的读书人,一生都未能考取进士。大臣韩琦曾举荐他,未果,穷困早死。董死后,苏轼曾专门上书朝廷,请求赐金助葬。

七律首联用对比手法,刻画董传形象。粗缯大布,衣衫寒伧,这是外在形象;饱读诗书,气质高雅,这是内在形象。气自华,怎么华?留给人无限想象空间。这句诗,从上世纪后期以来,脍炙人口,几乎成了苏诗中第一名句,因它鼓励人们以多读书提高修养水平,进而改变气质。所以,随处可见有张贴着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标语。这句诗风行如此,恐怕苏轼做梦也是想不到的。

颔联写董传的人生价值取向。他不屑于混同迂腐拘谨的老儒,远离现实,不接地气,钻故纸堆习古礼,整天过着烹煮瓠叶的贫困生活。他尽力于科举考试,和众举子一道为金榜题名,为过上实实在在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如果活在今天,董传就是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知识人,他向往的是世俗社会的富足和快乐。

颈颈联两句,上句说董之贫困,下句说董之无妻。孟郊诗:春风得意马蹄疾,可董传家穷,连日常交际的必备交通工具马匹都买不起。《唐摭言》中记载了当时富家在科考时忙于挑选女婿的景象,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可是董传未能中举,只能眼巴巴地看择婿车从眼前飞驰远去,而自己却终身未娶。

尾联对董传寄予厚望,给予热情鼓励。盼望董传早日中举,能在朋友圈中夸耀一番,盼望朝廷早日颁发董传担任官职的文件,那时候,看着任命书,就会觉得,那上面的每个字都象一只快乐飞翔的小鸟,异常可爱。

全诗表达了苏轼对落魄的读书人董传的赞赏和关切之情。刻画了董传的外表和内心。同情他的遭遇,鼓励他的进取。从这一点看,这首七律,也算得上一首好诗。

然而使这首诗更好或更受大众欢迎的原因却是因为诗的第二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它适应了当今时代的要求,催人奋进,劝人读书,成了励志名句。对此,苏轼地下有知,也当拈须微笑,欣慰地说道:

有意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阴。

诗有好句气自华,快哉快哉!

附图八幅,现代人心中的苏轼,姿态各异的苏东坡像。

腹有诗书气的作者(苏轼为董传写了一首留别诗)腹有诗书气的作者(苏轼为董传写了一首留别诗)腹有诗书气的作者(苏轼为董传写了一首留别诗)腹有诗书气的作者(苏轼为董传写了一首留别诗)腹有诗书气的作者(苏轼为董传写了一首留别诗)腹有诗书气的作者(苏轼为董传写了一首留别诗)腹有诗书气的作者(苏轼为董传写了一首留别诗)腹有诗书气的作者(苏轼为董传写了一首留别诗)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