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你能形成什么样的词

华峰博客 87

词呢?最早的形成到底是怎么来的?怎么个过程?这些话呢,我在这里就不重复了,我只是根据我的理解简单的说一点。词最开始,它是和歌舞和音乐紧密的连一起的。一开始呢,据说是从西域传过来,象现在保留的挖掘出来一些敦煌曲子词一类的,那就是最早的东西吧。你们看《唐宋词鉴赏辞典》的时候,把它的序言部分,好好看一看,就全明白了。

词的产生发展,它有一个过程。一开始,它是民间产生,然后在一些个歌舞啊晚宴啊,尤其是一些家宴上开始使用,后来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文人就开始有意的进入到这个领域里来。李白,韦应物,刘禹锡,白居易,这些人都开始填词,本来诗过去就是和音乐紧密联系在一起,你像最有名的旗厅画壁的故事,大家应该都知道,旗亭画壁,那时就表现诗和音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歌女们在一起唱,今天说唱王之涣的几首,唱谁谁的几首,大家就在那比,那时候说明诗歌和音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后来就慢慢的就变成词产生了。词一产生的时候,一开始也是民间的,文人慢慢的进来,他们开始根据音乐的节奏来去填。然后一个词牌产生以后,逐渐的就稳定下来了。所以词产生以后,它变成什么呢?叫做每篇都有固定的句数,每句有固定的字数,每个字都有固定的声音,这就叫词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最开始的这个词,主要是宴乐场所,就是宴会音乐场所产生的,总是在这个环境下。大家在下边游戏集会,然后呢,上边有人就唱,唱着唱着有人觉得,说我也来填一个,我根据它音乐节拍,我也来填一个。然后交给歌女一唱,歌女一唱,觉得还不错。后来你也填我也填,大家都填,慢慢形成一种时尚。虽然是形成了时尚,这时候的词,主要是作为一种游戏工具,它没有一开始并不是形成了文学艺术,它作为游戏工具和文学艺术它是有区别的。游戏工具和文学艺术它这之间的区别在哪呢?作为游戏工具的时候它是以玩为主,什么艺术性啊,主题意义,主题思想,大家都不去考虑,就看怎么好玩怎么来,那么这就带来一个什么问题呢?

在创作方面,从题材上就有一个很大的局限,玩的时候怎么玩呢,我们知道过去文人有一个习俗,叫狎妓,这是一个,再有的话,就是在宴会上,在游戏的场面下,所要的内容,就不可能都那么正规都那么庄重,那样就没意思了。所以说最初产生的时候有那么一个过程,所以说很多词最早就从香艳,第一个是写女人,第二个是和写和女人有关的很多东西,再包括吃喝玩乐这些东西,跟这些个东西关系特别紧密。家国社会,当时大家还不太把它当成很重要内容,是游戏工具吗,所以词有这样一些特点,到后来文人慢慢觉得这个游戏形式挺好,而且逐渐的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加入进来,那么词就从游戏工具慢慢变成一种文学艺术体裁,这是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的。

到了唐末,尤其到了唐末以后,很多词人开始有意识的是致力于创作词。于是就掀起了一个高峰,什么高峰呢?就是所谓的花间派,花间词人,词一开始产生的时候叫曲子词,就是说它和音乐的关系,后来有人管它叫诗余。为什么叫诗余呢?就是诗人在写诗之余,闲玩一玩。这是一个过程,但是到了后来,词逐渐的从游戏工具脱离出来,变成一种纯文学艺术形式,与音乐的关系也渐渐的越走越远。

这是为什么呢?其中有这么两点,第一点因为词一开始要唱,所以很多都是小令,要短。长了之后,大家还没听清楚你说什么,听了半天还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长了之后就不容易听清楚,所以小令是最开始的东西。第二个, 小令有什么特点?它的那种语言比较浅白,比较通俗,更多的融入了一些个生活中的语言。这是它开始产生的一个特点。为什么这样呢,很简单,那时候不象现在,一边唱我旁边可以配上字幕,唱的什么即使你听不清楚,你能看清楚,那时侯不可能有字幕。所以怎么办,就选一些比较大家容易理解的,一听就能知道你在说什么的语言,所以词一开始产生的语言,就有一个与生活比较接近的,像我们今天有一些词,习惯用的古人的语言,其实就是当时宋人或唐末人说话,平时说话大概就是那个样子,这是一开始的特点。

比如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你一听明白了,不用想你就明白了,所以这就是它开始的特点。那么到了后来,词渐渐的离音乐就远了一点,然后开始强调词本身的内涵,文学艺术,艺术的本身,它的规律就使词越来越文化,什么叫文化,文气化。文人的语言,书面语言越来越多,词的艺术特点就不断的加强,那么到了后来,尤其到了宋末,词基本上脱离了音乐,成为一个独立的书面语言的这样一个艺术,也就是说不象开始,你站在台上一唱,我下面一听就完了。而是要怎么办?而是要把它捧在手里,看着词,去仔细的欣赏琢磨。这也是为什么到后来,词就脱离音乐的一个根本原因。那么还唱不唱呢,也可以唱,但是这时候已经不以唱为主了。这是我对词简单的一个概述,你们在看的过程中,在欣赏的过程中不断的来琢磨我说的道理。

现在我们就开始来真正欣赏一下古人的词,看看这词是怎么这么一步一步发展过来的。

我们先看温庭筠的这首菩萨蛮,这首词,我跟个别人曾经讲过一次,那么今天我们算是一个正式讲课还是要讲这首词,我也就简单的串一下.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首词从词牌来讲叫菩萨蛮,词牌是什么呢?词牌其实就是音乐的曲牌。这是首先一点。过去有个特点,音乐的曲牌,因为音乐是有调子的,有了调以后,它大概会表现什么样内容基本上就定了。菩萨蛮是个什么概念呢?据说当初这个词也是从西域传来的,传来的时候,当时是那种蛮女,蛮女她在演唱的时候,随着那个节奏,小蛮腰一扭一扭,显得特别活泼欢快。但是因为是蛮女唱的,所以都跟女人,最早词都是跟女人有直接关系,都是讲这些事。我们来体会一下,这个词牌它有什么特点:这个词分为八句,四个韵脚,分称为叫做四拍。每两句押同一个韵。换句话说是个什么特点呢?就是两句一转韵。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这是一个韵。懒起画蛾眉,弄桩梳洗迟。这就换到四支韵了。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又转一下韵,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那么上下两片,上片前两句的韵,是仄声韵。这里用的入声韵,也归为仄韵。然后转成平韵,然后再接仄韵,然后再转成平韵。那么八句四换韵,音乐的节奏就变换四次。我们就想象蛮女在跳舞的时候,腰这么一扭,啪啪两句,那么一扭,啪啪两句,换了四次。所以说菩萨蛮的这个蛮呢,有人解释是这么个意思。那这个解释到底对不对,我也不清楚,但我倒觉得利用这样的解释方法来讲解菩萨蛮倒是挺有意思。

我们看它小蛮腰到底怎么扭?首先从音乐上来讲,从灭,到雪, 然后蛾眉,迟你看这就是两下,第三下呢,镜,映。第四下呢,襦,鸪。这样的话,就体现出来一个音乐的特点。第二个从内容上,它每两句集中讲一个内容 ,然后再换两句,又集中讲另一个内容。换句话说,我习惯于把这种方式叫做一拍。也就是前两句它是一拍 ,在这一拍里不管是两句也好三句还是几句也好,总之是一个复句 ,在这个复句里集中讲一个层面的内容,等到下一句就换一个场面或换一个内容。

我们先把这首词简单的串一下,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渡香腮雪。你们大家如果是课前预习的话,大概应该知道了什么叫小山重叠金明灭。书里大概是讲呢,小山,有两种解释。一种说,小山,是指小山屏。一种解释呢,小山,是小山眉。第一拍出现的它是一个女子躺在床上。鬓云,就是头发一缕一缕的,欲度香腮雪,怎么叫欲度呢。香腮指脸蛋,用雪来形容脸蛋特别洁白细嫩。小山重叠,小山它说是小山屏或者是小山眉。但是我个人理解,小山屏和小山眉,可能都不一定是对的。我倒觉得它是什么呢?我个人以为,小山指的既不是小山屏,也不是眉毛,而是发髻。女人头上的发髻。用簪子也好,或者用什么首饰一别,这叫发髻。发髻它不是梳成一个卷,是几个卷连在一起,这叫小山重叠,金明灭,我理解是头发上用金属做的,不管是发卡也好,还是什么也好吧,是这样一种东西。我是从哪去理解的呢?是从章法结构上来理解。我们来想一想,画面是这样一个画面,一个女子躺在床上。然后能看到,她的头发沿着香腮,似乎要从这边大概要度过去,要跑到那边去。

如果说是小山屏的话,那么第一句是讲女人床边的屏风,第二句就讲这个女人的头发和香腮。那么我觉得这样的话,离的太远了够不着,为什么说够不着呢?你想这两个画面,小山屏和头发接的很远。所以说,有人就说了这不是小山屏,是小山眉。眉毛呢,前边第一句说眉毛,小山眉不是重叠,而是重(读众)叠,叠,当蹙眉。眉拧在一起,大概心有愁事吧。但是我觉得这样写还是有点远,先写眉毛,然后再写鬓云。这样倒是好象是比较顺,比小山屏的理解好一点,也可以说是一种理解。先说头发然后说发髻,前边说头发,先说发髻,再接着写一缕头发,我觉得这样的理解可能更好一点,如果说眉毛,然后再说鬓云,反正大家理解吧。这是我的一种理解方式。

那么我所强调的是什么?就是说一首词它分四拍,每一拍只讲一个很集中的内容,然后下一拍,就要跳开上一拍的内容,然后再去讲另一拍的内容。换句话说,在一拍里面,两句也好三句也好,是紧密连在一起的。而换到另一拍的时候,他们之间要有一定的跳跃。如果再和前一拍的内容连的很近,那这样就太密了,后边就不能写出更多的内容来。这是我的理解。下边紧接着说,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前边写人睡在床上,后边写人起来要梳妆,不管它是懒梳妆也好,还是不想梳妆也好,总之在想梳妆。

你看这两个内容呢,它就离的远一点。所以前两句一定是紧紧连一起的。而三四句是紧紧连在一起的,而前两句和三四句和他们之间要离的远一点,然后等到下片的时候怎么办呢?下片的时候它就开始,下片的内容要和上片的内容又要跳开一点。怎么跳开一点呢?往往做为一首词来讲,上片讲一段内容,等到下片的开头第一句,一般情况下是对上片的一个总结,然后重新开启下片,重新开启另一个内容,我们在词上可以这么理解,我们讲诗的结构是起承转合,先起,然后承接。承接完了之后转,转完了最后一合。是一道线,一环连着一环,可以弯曲,但是基本上是一道线。我在《江南讲记》里反复讲了诗的章法,起承转合。那么到了词,它就打破了这种章法,它和诗从体裁上不同所以结构上就有很大的不同。我把它做一个比喻,好比是女人织毛衣之前在倒线球。这个线球怎么倒呢,先倒一个球,然后这个线头绕一个球,绕完了它是上片,然后上片完了之后,不是这样就结束了,已经绕的线球里澄出一个线头来,这个线头和已经绕成的线球紧密相关的,它是从它身上澄出一个线头,然后这个线头,又绕出一个球来,然后这两个球是合在一起的是一个整体的。

我们来看它是怎么来绕这个线球。首先上片分了四句,然后前两句是一拍,后两句是一拍,那么等于上片这个线球就绕完了。然后下片呢 ,因为它上片讲到了弄妆梳洗迟,先是睡觉,然后睡完觉以后,起来了梳妆。怎么梳妆呢,它不讲它怎样涂脂抹粉。只讲它化完妆之后,讲照镜子的过程,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照镜子的过程既可以理解为,正在梳妆,也可以理解为妆已经化完了,最后看一眼,明白吗?所以说,这就是从上片澄出来的新线头,然后接着这个线头,以这个线头为基础接着往下绕。于是就变成花面交相映,你看它连的很紧。然后最后又跳开了,新帖旧罗缛,双双金鹧鸪,已经完全是梳完妆了,照完镜子了然后又接着做别的。所以它是这么一个过程。这首词呢,具体的内容,每句的内容,我想就不细讲了。因为花间词呢,我觉得从内容上,没有什么太好讲的,更多的就是理解它的技巧。技巧上它是怎么把这四拍连在一起,中间怎么四换韵,四层的内容是怎么分的那么清晰,每一层之间,又怎么联系的那么紧密,我觉得这是需要理解的。

你认为你能形成什么样的词你认为你能形成什么样的词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