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如今, 文化娱乐产业越来越发达, 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粉丝群体不断发展壮大, 追星成为许多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通过深入调查大学生追星现象, 让同学们更加深入了解 追星 , 引导大家理智 追星 。
从20世纪80年代追星现象逐渐在我国产生, 到1992年 《追星族》 以小品形式登上春晚舞台, 追星的规模及其影响力也在不断凸显, 明星逐渐成为一种认知和情感符号、 成为能够带动舆论和行为的群体。随着人们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 传媒方式更加多样, 追星成为很多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我们的身边, 出现了大学生 追星一族 , 他们跟随着偶像的脚步, 走向 追寻 的道路, 他们的追星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与其 追星 , 不如 追心
谈起 追星 , 许多人的脑海里大概会浮现出这样的想法: 这就是粉丝对明星狂热的追捧和不可理喻的迷恋。 追星 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件幼稚可笑的事: 浪费时间, 消耗金钱, 追逐着远离我们生活的人, 甚至永远不会得到回应。但有的人认为, 追星 其实是一种价值选择,在某些时刻会展现出它的最高境界。
追星, 就像女生穿裙子, 裙子有很多样式, 合不合身只有自己知道。春花对我而言就是衣柜里最喜欢穿的裙子, 天天穿都不觉得腻。 国土与旅游学院大二学生彭婷玉说, 谢春花是一位独立民谣创作人, 也是彭婷玉追逐的星星 。 春花在众多的民谣歌手里算不上十分出众, 甚至有很多人没听说过, 但这并不能影响她成为我的世界里最耀眼的那颗星。 彭婷玉 追星 已长达7年, 她并不像很多粉丝追星时那样, 用打榜、 控评、 应援、 购买专辑或是在生活的每个角落都填满明星的海报周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狂热喜爱, 而是通过品读谢春花的歌词, 以她的歌曲为信念, 支撑自己度过一个又一个 人生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刻 。
追星 不是新鲜词, 只是大多数时候用在追逐娱乐圈偶像的粉丝身上。然而, 大学生们追的星 并不拘泥于当红的演员明星、 短视频平台的流量网红, 不少大学生的偶像是历史上的伟人、 领袖、 著名诗人、 作家。他们从偶像身上汲取力量,以偶像为灯塔, 走向属于自己的 追梦之旅 。
说起各种戏曲、 传统曲艺, 单拎到相声, 印象中都是大爷们的最爱, 但是当下出现了一个团体——德云女孩, 她们清一色的都是95后、00后。国土与旅游学院大二学生赵璐瑶就是一名资深的德云女孩, 个人认为相声与戏剧、电影、 小说等不同, 它主要通过单人或两人、 多人对话来议论、 谈论生活, 具有人间烟火气。 问及喜欢德云社的原因时, 她笑着说: 走近德云社后, 我了解了从前从未接触过的戏曲、 贯口等, 这些既传统又现代的东西对我来说真的非常有吸引力。最重要的是德云社的成员们始终坚持以一颗进取心来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这令我十分敬佩。 通过德云社的表演, 赵璐瑶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也让她明白了许多蕴于传统文化中的道理。
大学生们对偶像喜爱和欣赏, 亦或是情感依托, 其出发点都是对美好的向往, 不少人对偶像的追逐是始于 颜值 , 陷于 才华 , 欣赏与共情都是表达爱意的方式。说到底, 偶像更像是大学生们理想中的自我, 他们追逐着这个自我 , 将偶像的力量转化为正能量, 明确前进的道路, 让自己变得优秀。与其说这是在追星 , 不如说是在 追心 。
追星应有之义: 共成长、 同进步
作为一名热衷的粉丝, 我会时刻关注偶像的动态消息、 为偶像宣传新歌、 转发演出视频、 为偶像打榜。 学前教育学院大二学生张佳慧 (化名) 这样说道。追星不仅仅是在网络上为偶像打榜支持、 获取流量, 真正的追星是有意义的, 是能够在偶像身上看到自己想要变成的样子, 是能够让自己变得更好。每一个偶像身上, 都有着让人崇拜的闪光点, 让每一个追星者都坚定不移地跟随偶像的步伐。张佳慧说, 我喜欢的是韩国女团BLACKPINK, 我经常观看她们的舞蹈视频, 从她们的身上我感受到了舞蹈的魅力, 并逐渐爱上了跳舞, 为此, 我加入了学校的舞蹈社团, 开启了我的舞蹈之旅。
追星的意义, 是可以凭借着偶像的光芒和力量引燃自己内心的热情与勇敢, 让自己在生活中闪闪发亮, 让自己与偶像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对我来说, 舞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往往我要比别人多花费两倍的时间去反复练习, 才能达到一般的水平, 频频失败的时候, 我也有过放弃的念头, 是偶像的力量让我瞬间满血复活, 让我向她的方向不断靠近。 张佳慧深有感触。
追星不一定有结果, 但过程一定有意义。每个人实现梦想的过程中都会经历坎坷和风雨, 明星亦是如此。我们经常会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明星高颜值的外表、 受人追捧的热闹场面、 舞台和荧幕前的高光时刻, 但是, 镜头前光鲜亮丽的他们, 背后付出的却是日复一日的磨练和沉淀, 是不计其数的练习和少之又少的睡眠。 当我看到我的偶像在为自己的梦想不断努力, 变得越来越好的时候, 我相信, 我的梦想有一天也会实现的。 张佳慧这样说道。
追着光, 靠近光, 成为光, 散发光。 在追星的过程中, 与偶像共同成长、 共同进步, 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人才是追星最大的意义。
合理崇拜, 理智追星
恶意攀比购买代言产品、 机场围堵扰乱公共秩序、 违法购买艺人私人信息……每每提到追星, 都难免说到这些因盲目追星而造成的不良行为。种种负面新闻的浮现, 不禁引人思考, 什么才是正确的追星方式呢?有些人在追星的过程中只学会了在网络上与人 唇枪舌战 , 除了满满的负能量之外一无所获, 也有一些人在追星中获得了新技能, 收获了友情、 快乐、 不断进步的动力。追星是自己内心的映射, 也是一个自我探寻的过程, 盲目追星, 其实是迷失了自己。追星的正确方式没有标准答案, 但 理智 一词必要谨记。
对于大学生而言, 追星更关乎价值观的养成, 它应该是一种理智性的敬仰、 钦佩, 而不是盲目的崇拜、 追随; 应该是一种榜样、 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 而不是浮于外貌的喜欢。 我觉得追星是把自己心中的偶像当成一个榜样去学习, 这种喜欢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外貌上。 新闻与传播学院大一学生李梦格说。
追星就和其他爱好是一样的, 需要投入时间、 精力甚至是金钱, 只要是合理正确的方式,也同样能收获朋友、 技能, 获得前进的动力, 看到更大的世界。 我平常会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支持偶像代言的东西, 平时听听他的歌, 看看他演的电影或电视剧, 能在疲惫的时候带给我很多力量。 李梦格说。
追星应更多以精神文化层面为主, 从偶像的身上获得正能量, 不盲目崇拜、 不盲目攀比,更不能在追星中迷失了自己, 否则, 为了追星让自己的生活陷入一团糟, 那就会背离初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主旋律, 如学业、 工作,要分清主次, 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娱乐时间,不能为了追星, 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作者:张迪 徐嘉璐 张雅君
编辑:邓森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