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大雪时节,整个世界仿佛一下子就变得冷了许多。冬天虽然寒冷,但是也有着属于自己的诗意,而每当此时,我们也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那雪花飞舞的美丽情景。
关于描写冬天、描写关于雪的诗句,历来也是非常之多;比较出名的如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刘长卿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王维的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等等。

那么除此之外,白居易的两首和雪有关的诗也是一直以来被人们所称道;它们可算是白居易最有名的描写雪的作品,其中一首甚至比柳宗元的《江雪》还火。我想,说到这里,大家心里已经很清楚诗的题目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品读这两首诗中唯美的雪天、感受冬天的气息。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不得不说,每个飘雪的冬节,白居易的这首诗是必须要品一次的。
在我看来,这首诗真的是美爆了,为啥?因为它具有色彩上的美感、精神上的享受、生活方面的情调等等,自然把诗意两个字诠释得淋漓尽致。
前两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搭配出来的色彩是绿色和红色,它所营造出来的氛围是安静的,这就为后面两句很好地打下了基础。
这里作者用了绿蚁,说明这酒是没有经过过滤的,它上面会浮着淡淡的一层绿沫。通过这两个字我们可以得知:这里不是什么朱门大殿,而且在寻常的人家;
那么红泥两个字又可以让我们想象到炉火在火炉中俏皮跳动的那种情景,甚至还能够听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一个动态的描写,它与前一句结合,呈现出极其生动的画面感。
接下来,作者点明了天气、时间以及将要发生的动作: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两句主要突出的颜色是白色。酒备好了,而向晚的天气又将要下雪,这饮酒的氛围是刚刚好,所以作者就欲邀请老朋友前来小坐,喝点儿酒,说会儿话,在这里也从侧面将作者与刘十九的美好友谊很自然地体现出来。
其实这种状态是最好的,不用多奢华,不用谈功名,和自己投趣的人,在下雪天守着小火炉谈心、喝酒,多惬意闲适;我想,对于这样的场景,好多朋友都和我一样,会心生羡慕。

捕捉了寻常生活中的一个寻常画面,成就了一首千古名篇。这首诗之所以能够这么出名,就是因为它用朴实、真实、亲切的语言和场景打动了人们,它有生活的温度,给予寒冷冬天不一样的情趣。
另外一首就是白居易的《夜雪》:
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首诗从形式上来讲,与上面一首截然不同的地方就是:它属于古体。而在意境与风格方面,上一首有情调、有温度,而这一首则是冷得很纯粹。但是我们能说它不美吗?不能,只是与上面一首美得不一样而已。
白居易可以称得上真正的炼字大师,因为他能用最恰当、平常的字去塑造不平常的意境,传递不寻常的韵味,这才是炼字的最高水平,诗巷在我们的格律诗课程中也详细讲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查看专栏:
专栏诗词写作精讲,带你玩转格律诗词作者:一号诗巷99币347人已购查看
作者已讶衾枕冷,接着就是复见窗户明,这一前一后的反应是连贯性的、有逻辑关系的。他睡到半夜。感觉到被子冰冷异常,进而他发现窗户泛白——原来是外面下雪了,把整个窗户映得很明亮。通过这样的描写我们便可以知道,这雪下得很大。
那么后面两句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就顺承了上面的脉络与内容。雪下的很大,所以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因为是半夜,作者借听觉去丰富了画面:时闻折竹声。厚雪折枝,在寂静的夜里,这种声音清晰传入作者的耳朵,从而又被写进了诗中,定格成了永恒。
时闻折竹声是对夜深知雪重的解释与证实,二者构成流水脉络,逻辑清晰可见。
白居易的这首诗,把深夜的雪天写得唯美又生动。躺在被窝里听雪,也不外是一种惬意的方式,满满的诗意美感。

一首暖色调,一首冷色调,不同的风格带来不同的韵味、意境与画面。不管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也好,还是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也好,都体现了作者细腻灵动的诗心。
那么对于上面两首诗,各位看官更喜欢哪一首呢?不妨来说说你的体会与看法。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