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后为大何意(无后为大是什么意思?)

华峰博客 210

又到一年春节时,催婚、催生又成了绕不开的家长里短。然而你可知,那让许多年轻人一听就头疼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实多年来一直被曲解?当年说这话的孟子,并非是想催促年轻人早些成家生子?

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从东汉末年起,孟子所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就在各个家族之间由父辈向晚辈耳提面命。彼时,人们对这句话的理解就已类同今日,即于礼有不孝者有三事……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无后为大何意(无后为大是什么意思?)

目前可考得最早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此解释的,是东汉末年的经学家赵岐。在他看来,从礼的角度出发,子孙不孝有三个方面: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不娶无子,绝先祖祀。

赵岐所著的《孟子章句》是现存最早的《孟子》注本。因而赵岐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的解释,千百年来都被视作是最正确的理解。即便是在如今,赵岐在近两千年前作出的这个解释都仍被不加修改地运用。

无后为大何意(无后为大是什么意思?)

尽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孕育后代这件事上观点更加多样,但父辈们时常还是以不要绝后来开启春节期间的家庭会谈。而这种矛盾并非是因为现在的年轻人太不听话,而是因为赵岐的这个解释本就与孟子的本意大相径庭。

二、不孝有三,无後为大!

在《孟子•离娄章句》中,孟子说到:不孝有三,无後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後也。君子以为犹告也。且在这句话的下文不远处,孟子又亲自总结了不孝者五。而综合这些孟子本人的观点,我们便不难发现赵岐的解释非常断章取义。

无后为大何意(无后为大是什么意思?)

首先,在孟子的原话中,无後为大使用的是後而非后。虽然在现代简体字中这两个字统一写作后,且古代这两个字皆有后代这一含义。但若如赵岐一般将此无後理解为无子,便与孟子的后文产生矛盾。

孟子在不孝有三,无後为大后用舜的例子做了解释:舜在不告知自己父母的情况下就娶妻,便是无後。因而根据舜的例子反推,孟子所说的不孝有三,无後为大应该是在强调另一条华夏古礼——娶妻必告父母。

在《孟子》中,除了证明不孝有三,无後为大使用了舜娶妻的例子,在《孟子•万章》中,孟子再一次搬出了千古圣人舜来做例证。而《孟子•万章》所讲的相关片段,正是娶妻必告父母。

无后为大何意(无后为大是什么意思?)

也许你会疑惑,在古代娶妻不告父母真的比没有男性继承人更重要吗?《诗经》《孟子》和《礼记》都会告诉你,娶妻不告父母确实更重要。且时至今日,相比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话我们也不陌生。

且再进一步分析,後在孟子的时代还多指尊长。如果这样来理解, 不孝有三,无後为大即可从小家扩展为国家。舜乍一看是在家中目无尊长。而一个人作为国民,最大的不孝即能拓展为漠视礼制、法度、目无尊长,进而做出侵害和背叛国家利益的事。

因而对孟子不孝有三,无後为大这句原话的理解,相比于赵岐断章取义地理解为无后就是没有男性子嗣,将无後理解为是娶妻不告父母和目无尊长,显然更符合《孟子》的前后逻辑。

无后为大何意(无后为大是什么意思?)

三、赵岐之说的其他矛盾

且赵岐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理解不仅忽视掉了孟子所举的舜的例子,还有另一大矛盾——编造了不孝的三个方面。

在《孟子》原文中,孟子自己就提出了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对比赵岐所说的三不孝,我们会发现赵岐几乎是自己编了一套说法。不仅他提出的不孝与孟子所说的不孝相差甚远,赵岐的三不孝本身也有许多问题。

首先,阿意曲从,陷亲不义意为为了顺从父母,不论是父母还是儿女做了错事,都算儿女不孝。那么这不仅让人疑惑,既然都要无条件顺从父母了,父母自己做的决定为何还要子女背锅?

无后为大何意(无后为大是什么意思?)

其次,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之说,如果联系在一起解释,就是说如果读书人家庭贫困却不能做挣大钱的官员,就是不孝。先不说这话的其他问题,就说,那不读书的人就不存在孝或不孝的问题了?

如果分开理解这句话,前半句又变成了家贫的人就不孝,后半句成了读书人不去做官或者做官拿不到高俸禄就是不孝。那这样,别说是一般人了,就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路、颜回,甚至孔子的儿子伯鱼都是不孝之人。

无后为大何意(无后为大是什么意思?)

再次,不娶无子,绝先祖祀认为没有男性子嗣就是不孝。那么回望历史,封狼居胥的霍去病是不孝子;开创昭宣中兴的汉宣帝是不孝子;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是不孝子;开创文人写梅传统的林和靖是不孝子……按照赵岐的说法,中国的历史不都快成一群不孝子创造的了?

且自赵岐之后,又有多少人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借口,将女性视作草芥,让三妻四妾成为一种荣耀?我们说不清。这就像我们多年来只能听着父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唠叨而无处排遣它带来的烦闷。而若是真想让我们的生活不再有这样的枷锁和困扰,改变我们的男女和生育观念,或许才是最有效的办法。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