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是北宋词人李之仪的代表作,作为一首歌颂爱情的经典流传作品,词本身和词背后的故事,都极其耐人寻味!
一.《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的作者李之仪。
李之仪(1048-1128年后),字端叔,自号姑溪(姑溪河为安徽马鞍山当涂县境内的重要河道)居士、姑溪老农。沧州无棣(今属山东省庆云县)人。官至原州(今属甘肃)通判。晚年择住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
李之仪,早年师从范仲淹之子范纯仁(1027年-1101年)。熙宁三年(1070年)进士。元祐末,从苏轼(1037年-1101年)于定州幕府。作为苏门文人集团的重要成员,李之仪的作品颇受苏轼的影响。
苏轼和李之仪之间,是师徒,犹兄弟,情谊颇深。李之仪的《姑溪居士全集》中,收录了他与苏轼有关的作品四十余首;《苏轼文集》和《苏轼诗集》中,收录了苏轼与李之仪的有关作品二十余首。
二.李之仪前后的两位夫人胡淑修和杨姝。
1. 李之仪的第一任夫人胡淑修。
胡淑修(1047年--1105年),出生在书香门第之家,天资聪慧。通五经,谙《史记》,研佛书,作诗词,精于算术。拒载,大科学家沈括(1031年-1095年)曾经多次向她请教数学难题。
胡淑修非常敬仰大文学家苏轼,她多次对丈夫说: 苏子瞻名倾一时,读他的书,让人有杀身成仁之志,你应该多同他交往。 苏轼被贬惠州,胡淑修亲手为苏轼缝制锦衣,还感慨道: 我一个女人,能有幸结交这样的人,还有什么遗憾!
蔡京上台后,打击旧党的范纯仁,李之仪被牵连入狱。胡淑修知道后,典当了衣物首饰凑足路费,只身京城营救。后设法找到李之仪清白的证据,通过皇太后,为丈夫洗刷了冤情。
2. 李之仪的第二任夫人杨姝。
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出狱后的李之仪,被编管(宋代官吏得罪,谪放远方州郡,编入该地户籍,并由地方官吏加以管束,谓之编管)太平州。到太平州后,李之仪一家接连遭受灾难,李之仪《与祝提举无党》说:某到太平州四周年,第一年丧子妇,第二年病悴,涉春徂夏,劣然脱死。第三年亡妻,子女相继见舍。第四年初,则癣疮被体,已而寒疾为苦。 妻子,子女相继去世,又饱受疾病之痛,李之仪跌落到了人生的谷底。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杨姝出现了。
杨姝是当地的绝色歌伎,很有正义感。当初黄庭坚被贬当涂之时,十三岁的杨姝为黄庭坚的遭遇抱不平,当面弹了古曲《履霜操》。《履霜操》,为尹吉甫(西周时期尹国国君,《诗经》的总编纂者)之子伯奇所作。伯奇无罪,为后母谗而见逐,乃集芰荷以为衣,采楟花以为食。晨朝履霜,自伤见放,於是援琴鼓之而作此操。曲终,投河而死(《琴操》)。履霜 :踏在霜上预知寒冬的到来。范仲淹一生只弹奏《履霜操》,故人称范履霜。
饱受苦难的李之仪,遇到杨姝,杨姝再次弹了《履霜操》,触及李之仪心中伤痛,随把杨姝当作知己,并接连写了多首听杨姝弹琴的诗词。之后,李之仪与比自己小四十岁的杨姝再结连理。
当年秋天,李之仪偕杨姝来到长江之边,面对着奔流不息的江水,写下了《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这首词。
三.《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简析。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一词,近千年来,之所以脍炙人口,在于它以通俗易懂的词句,表达了对爱深切的追求和期望。
1.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见君,共饮长江水。
我住在长江源头,君住在长江之尾。日日想念你却不得见,却又共饮着一江之水。江头江尾,万里之遥,也难以阻隔我对你的思念;长江之水,是相思的宽慰,也是幽怨。其中深情让人揣味!
2.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长江之水何时不再流动,这份离恨何时才能停息。只希望你的心,如同我的心一样,永不相负!定,为衬字,用来表达情意之深。
悠悠长江之水,在下阙中,引申为相爱的见证!这也让我想起那些相爱至死不渝,令人感动的句子。前者,如汉乐府诗歌《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后者,如金朝词人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之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四.结语。
李之仪一生,尽管仕途不顺,生活坎坷,但他又是幸运的 ------ 师友有范纯仁和苏轼指导、相助,爱人有胡淑修和杨姝接力相伴。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