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中国一共有多少钱(中国的钱有多少个亿)

华峰博客 832

整个中国一共有多少钱(中国的钱有多少个亿)

中国居民的财富究竟有多少?昨天5月27日,经济学家任泽平和他的团队发表了《中国财富报告2022》。说2021年中国居民财富总量达687万亿人民币,2005-2021年年均复合增速高达14.7%,财富增速远超美日。户均资产约134.4万元,中国居民财富规模仅次于美国。

昨天这个消息被很多媒体转载,其实我看完这个报告之后,更关心的是网友的评论。我把评论点开一看,果不其然,骂声一片,嘲讽里面夹杂着各种各样吐槽的声音。

是这份报告不专业吗?还是我们根本就没有这么多财富?我们今天来说说这个话题。如何看待我们的财富构成?然后我们还要把话题引申一下,不管我们现在有多少财富,怎样才能更全面地进行财富规划?

网友们嘲讽和吐槽的地方其实就是这一句话:户均资产约134.4万元

很多网友评论说:我是不是把钱存到马云的卡上了?意思就是,你要是按平均那就没法算了。我和马云一平均都是亿万富翁。姚明和潘长江一平均各个都是一米八。老百姓现在是一说平均就来气。其实我们可以将这个数再平均一下,重点是普通老百姓的平均值大概是多少?网友们应该就能够接受了。

整个中国一共有多少钱(中国的钱有多少个亿)

怎么平均呢?我们都知道有一个二八定律,社会上80%的财富是被20%的人占据着,我们应该把这20%的富人去掉,只看80%普通人的平均值。这样算起来才能让人觉得接地气。

我们80%的普通人其实只占有了20%的财富,这个户均134万平均到我们普通人群就是:134万乘以20%再除以80%,得出的结果是33.5万。

我们普通老百姓的户均资产是33.5万,你看这个数大家是不是就没有太多异议了,基本上都能接受。一二线以上城市的家庭肯定都是远远超过这个数了,大多数的农村家庭,还有一些没房没车的年轻家庭低于这个数,大家一平均,三十多万基本上差不多。

这还是按二八定律算的,其实现在我们的贫富差距已经超过二八了,近似于一九,如果我们按一九来平均的话,普通家庭的平均数更低了,还不到15万。

所以我们说,任泽平团队这份报告,中国家庭平均资产134.4万,其实还是靠谱的,水分并不大,有可能还估算少了。错就错在他没有把普通人的家庭资产再单列一下,你再多说一句:但是普通家庭的户均资产大约是33.5万,也不至于被讽刺成这样。

还有一种吐槽的声音是这样的:你光算资产了,你怎么不算我还有负债呢?我还欠着银行一百多万房贷呢。光说资产不说负债是不是耍流氓?

整个中国一共有多少钱(中国的钱有多少个亿)

这就是我们今天节目重点要说的内容了。按照我们老百姓的理解,我欠别人的钱是不能算作我的资产的,因为这笔钱早晚都要还给别人。这种传统的观念也不能说不对,只能说不全面。社会发展到了今天,很多观念确实该更新了,我建议大家再多接受一种观点,那就是:你欠别人的钱其实也是你的资产。

任泽平是个经济学家,他的报告采用的是专业的语言,也就是用会计学的语言来写的。从财务和会计的角度来看,它不管你的资产是从哪儿来的,只要归你控制,那就是你的资产。你借来的钱也是你的资产。你的负债就是资产。

现代会计学从卢卡·帕乔利开始,到现在已经有六百多年了,作为会计学里面最重要的一份表格资产负债表也有一百多年了,现在通行全世界。这是现在最科学的财务分析方法。

如果我们想要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更好地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和财务状况做一个规划,我建议大家一定要接受和了解这些会计学的理念。不管这个观念您能不能转得过来,试着去接受它,这可比您记个账,写个计划什么的要科学得多了。

任泽平的报告里关于资产的描述是没有错的,只是有些朋友的观念没有和会计学接轨而已。可能有人会说,我难道还要去学学会计才能知道自己的财务状况吗?当然没有必要,我们只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的知识就行了,它并不复杂。

我们想要了解任何一个经济体的财务状况,大到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小到一个家庭,一个人。都离不开一个表,那就是资产负债表。

整个中国一共有多少钱(中国的钱有多少个亿)

资产负债表的左边是你的资产,右边是你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大家注意,中间是个等号,也就是你的资产一定是你的负债加上所有者权益之和。左右两边一定是相等的。这就是现代会计学复式记账的基本原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资产是你可以控制和占用的所有财富,它是你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且它不管这些财富是从哪儿来的,只要归你控制,那就是你的资产。等号右边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表述的才是你的资产是从哪儿来的。负债是你借别人的财富,所有者权益才是真正属于你的财富。我们看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那上面的所有者权益其实就是净资产,是归属于全体股东的。

有人可能要说,你这个解释还是太复杂,我听不懂。没有关系,我们来举例子说,保证您能听懂。而且一听您就会发现,其实这些看似专业的理念,在我们的身边真的到处都是,只不过大家没有留意而已。

比如说,小伙子第一次到女朋友家里去见女方的父母。准丈母娘有可能想要了解小伙子的经济实力。准丈母娘在聊天的时候有可能会问:买房了没?买在那个小区了?你开的什么车呀?这其实就是丈母娘想要知道你的固定资产是多少。

如果丈母娘问:现在存了多少钱了?买了什么理财产品没有啊?买了多少啊?那就是问你的流动资产是多少。然后丈母娘看着小伙子越看越喜欢:哪个学校毕业的?这小伙儿,长得英俊,人还聪明,学历又不错。这是在评估小伙子的无形资产。

但是丈母娘关心的可不止这些,她还要问:小伙子,你的房子车子是全款还是贷款?贷款还了多久了?这其实就是在了解你的负债情况。

整个中国一共有多少钱(中国的钱有多少个亿)

就这样,在聊天的过程当中,准丈母娘已经为小伙子做好了一张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的左侧,小伙子的资产有多少呢?固定资产房子车子加上流动资产银行存款理财什么的,再加上丈母娘给小伙子评估的无形资产,学历,相貌,人品聪明劲等等,一共是500万。资产负债表的右侧,负债150万,那么归属于小伙子的所有者权益就是350万。

这张资产负债表其实就比较健康了,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最好的资产负债表就是资产就等于所有者权益,负债为零是最好了。

于是丈母娘还会问:在哪儿工作呀,年薪多少啊?等等,这其实就是在了解小伙子的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然后精明的丈母娘就会推算出小伙子多长时间能够平掉负债,资产负债表何时能够达到最优,最终能够扩表到什么程度。

大家看,资产负债表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所有的与财富相关的都能用会计学语音去描绘。只不过我们没有意识到而已。

整个中国一共有多少钱(中国的钱有多少个亿)

声明一点啊,这个丈母娘理论并不是我想出来的,而是我几年前看到的一篇文章是这么写的。我今天引用并没有经过原创作者的授权。因为时间久了,我昨天找了两个小时,也没有找到这篇文章,也没法联系到原创作者。但是我又实在想不到一个更好的例子可以用,对此我要向原创作者表示歉意,如果说您看到了我这个节目,麻烦您在评论或者私信里联系我,我会给您相应的补偿或者是删除掉这期节目。希望能得到您的谅解。

话说回来,任泽平的报告从会计和财务的角度是没有错的,但是给民众的感觉却觉得与现实脱节。其本质上的原因就是我们身边有很多人的资产负债表太不健康了。

刚才我们说了,对于老百姓而言,最好的资产负债表就是负债为零,资产就等于所有者权益。但是有的网友在评论中确实这样说的:什么资产百万,我光欠银行就欠了150万。

这种情况现在是很多的。就像我们以前看过的一个案例,有个燕郊的购房者,愿意将房子白送,只要接手的人继续还房贷就行。他的房子现在的市场价值也就是250万,但是他当年可是400万买的房子,现在还欠着银行300万的房贷。你说像这种情况,资产负债表应该怎样表述呢?

这位燕郊的购房者,他现在的资产是250万,负债却是300万,那么他对应的所有者权益就是负50万。300万加上负50万,等于他的资产250万,资产负债表依然也必须是平衡的。只不过他是资不抵债的状态,换做是企业的话那就该破产了。

整个中国一共有多少钱(中国的钱有多少个亿)

自媒体人远方青木曾经做过一个统计:2015~2021年这6年,也就是房价最终暴涨这一轮,中国总共销售了117.3亿平米的商品房,折合1.17亿套房。而从1998~2021年,中国共销售正规商品房225.58亿平米,毛估2.25亿套房。也就是说,至少一半的买房人都是买在2015年之后最高点,背负上了巨额的房贷。

这个比例触目惊心,一半啊!资产负债表里过高的负债,它所产生的还贷负担就足以吞噬掉你的所有者权益的增长。百万资产确实是有,但大家的生活仍然艰难。这就是任泽平报告挨骂的原因。

当然,出现这样的资产负债表不全是购房者的选择,还有时代的胁迫,这是一个悲剧。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有了这个概念,下一步我们就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财富构成,也能更好地规划自己未来的财富增长。

首先,我们要给自己的家庭做一个资产负债表,我到底有多少资产?这些资产里,固定资产也就是房子车子有多少,流动资产有多少?更为重要的是,评估好这些资产的增值和折旧。有些地方的房子还是会涨的,但更多地方的房子还有车子会跌。我们最好每年对自己的资产进行增值和折旧的处理,不需要很精确,大概预估一下就行。

同样,资产负债表的右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每年也都在变动。我们做好了这个表,基础就有了,我们就能更清晰地知道下一步往哪个方向使劲儿。

这里有一个原则,那就是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要扩表,有时要缩表。但不论是何种选择,都是为了所有者权益比重的增长。

整个中国一共有多少钱(中国的钱有多少个亿)

刚才我们说了,资产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果说时局有利于我们的发展,而且所有者权益增长的速度要超过负债的增长速度,那就要勇于扩大资产负债表。

咱们举个例子。比如这个打火机,出厂价三毛左右,厂家生产一个打火机可能只挣三分钱。我就算一天生产一万个打火机,也只能挣三百块钱,那这生意不能干,还不如打工呢。但是市场确实很好,产品供不应求,那怎么办呢?扩表!

我去借了5000万,扩大了生产线,现在一天能生产100万个打火机了,我一天能挣3万块钱了。我多了5000万的负债,但是同时我也多了5000万的资产,这些多出来的资产给了我更大的发展。

不过资产会折旧,这5000万的资产每天要折旧一万,5000万的负债每天也会增加1万的利息,但是我的所有者权益每天增加的是3万。也就是我的总资产每天都会增加一万,而且我的所有者权益所占的比重在增加,那我就值得去扩大资产负债表。

在2015年之前,我们老百姓买房也是这么说的:即使你有钱也不要全款,能贷多少贷多少。在当时这是绝对正确的,因为你负债是固定的,而你的资产增值的速度很快。这些增值的资产都是你的所有者权益。你的总资产增加的同时,所有者权益的比重也在增长。这是对我们有利的。

当然了,有扩表就有缩表,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去收缩资产负债表。缩表的时候也是有原则的,那就是,我们收缩的是负债的部分,而不是收缩所有者权益。

整个中国一共有多少钱(中国的钱有多少个亿)

有两家房地产公司,用来做例子非常合适。王健林的万达,在2015年之前是疯狂扩表,在国内大量借钱,跑到国外买买买,一个亿的小目标就是那时候说的。后来就被敲打了。王健林也是识时务,开始收缩。大量地变卖资产,卖出来的钱用来还债。万达集团的资产减少了,负债也减少了,这就是缩表。但是在缩表的过程中,万达集团所有者权益并没有收缩。现在房地产冬天来了,万达集团反而是还过得去的那种。

于此相反的就是恒大,恒大在16年之后是疯狂扩张。资产大量扩张,手里有很多地。债务也是疯狂扩张。但是所有者权益呢?不增反减,即使挣点钱也都分红装进自己腰包里了。现在的恒大背负着2万亿的包袱,已经资不抵债了。

可能要人会说,你啰嗦了半天,其实说的都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只不过你又套了个资产负债表的外壳而已。你可真能扯。

是不错,我说了那么多,但其中的道理其实大家潜意识里都明白。但是很多人的明白是处于一个混沌的状态,知道是这回事,但是不知道如何去表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是因为少了这层外壳。

有了这层外壳,我们脑子里的很多认知就会条理化,慢慢地清晰起来。我们在生活中也会发现,有的人是事事都精明,而有的人是有些事儿精明,有些事儿不精明。他们之间的区别很大程度上就是知识的条理化。我们的节目之所以啰嗦,也是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建立起这种认知的条理化。它需要一个框架,帮助我们把朦胧的认知捋清楚。

我们刚才说的这些理论都是科学,是已经被上百年的实践证明过的。我们用这些理论来套我们生活中的事情,就会打开一个新的认识生活的窗口,它只会让人进步,没有坏处的。

而且,一些基础的理论我们了解地越多,越有利于我们认识世界。还是拿资产负债表来举例子,我们天天听新闻,美联储扩表缩表,但是究竟有多少人能把美联储扩表缩表到底是什么意思解释清楚呢?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呢?

整个中国一共有多少钱(中国的钱有多少个亿)

美联储扩表,在资产负债表的两端,一头扩大资产,一头扩大负债。资产从哪儿来?就是收购美国政府的国债,还有一些企业债,MBS什么的。这些债券到了美联储的手里就是美联储的资产。

另一头就要同步扩大负债,也就是印钱,不然你拿什么去买这些债券呢?中央银行印发的钞票,本质上就是欠条。美联储印钞就是在增加负债,把这些钱散到社会上去。所以我们就说,美联储扩表就是放水印钞。

相反,现在美联储开始缩表了。那就是出售资产,也就是美联储要把以前收购的债券卖出去,收回美元。资产卖出去了,资产就减少了,美元收回来注销,负债也减少了。资产负债表的规模缩小,这就叫缩表。减少社会上的美元总量。

而这儿,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知识,但是除了专业人员之外,有很多的人是解释不清楚的。也许他们心里是明白的,但是解释不出来,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少了一层知识的框架,把自己的认知条理化。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