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很多余华的作品,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感慨和哲理性的意义会更多一些。
其实这本书里跨越了两个时代。在过去文化大革命的那个时代,刘镇人民饱受着时代带来的苦难;而在当下的这个时代,刘镇人民浸润在李光头带来的雨露里。
李光头的生父淹死在粪池里,李兰带着他嫁给了宋凡平,李光头也是因此认识了宋钢,和他成为了一辈子的兄弟。
寡妇李兰在嫁给宋凡平之后才有了得以喘息的机会,即使生活困苦,一家四口也其乐融融。李兰也得到机会可以去上海治她的头痛,可是当她再次返回刘镇的时候,却迎来了宋凡平死去的噩耗。那个文化大革命的时代伤害了太多人,无论是被批斗的宋凡平,李兰,还是孙伟的父母,又或者是孙伟,他们都死于那个时代的恶,他们都是无辜的。
李兰和宋凡平之间的爱是深沉的,李兰她很乐意被叫地主婆,她骄傲自己是宋凡平的妻子。李兰与宋凡平之间的感情深不可测,就像书里说的那样:没有人知道李兰对宋凡平的感情有多深,那是比海洋还要深厚的爱。
时代在变迁,刘镇的主角也在变化。最初的宋钢喜欢文学,他也绝对想不到,以后的自己写一封信还要反复跑去书店查字典。李光头当上了福利厂厂长,他向当初被自己看了屁股的林红求爱,而林红却看上了他身边的兄弟宋钢。林红拒绝了李光头而选择了为他上吊自杀的宋钢,她说:只要是一棵树,就有参天的可能,而杂草永远只能铺在地上。她相信宋钢会是一棵参天大树,相信他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幸福。
事实如此,但也并非如此。林红和宋钢结婚以后,他们确实过了一段恩爱幸福的生活。得知林红结婚的李光头跑去结扎了,他对林红说:我既然不能和你生儿育女,我也绝不会和别的女人生儿育女。我震惊李光头行为,也慨叹他的勇气。
李光头变成了李厂长,但他却不干了,想着创业干一番大作为,他筹了钱,去了上海,却一桩生意也没谈成。李光头穿着一身破烂蓬头垢面地回了刘镇。他想重新当回李厂长,政府不干,他就只能在政府门口收破烂,美其名曰静坐示威。
起初在政府收破烂的日子里,李光头一日不如一日,宋钢偷偷接济李光头,被林红发现后,他就只好把自己的午饭带去给李光头一起吃。就像宋钢当初对李兰说的那样:只剩最后一碗饭,我会让给李光头吃。
渐渐的,李光头的破烂收的越来越多,他开始赚到钱,然后分期把自己创业借的债给还了。李光头的收废品站开的越来越大,废品在县政府门口,堆的也越来越多,政府迫于压力请他当厂长他也不当。最后李光头还是妥协开了一家李记回收公司,他去日本拉来旧西装卖,掀起了一场刘镇西装热潮。紧接着他又买下了福利厂,作为研究社,他的产业也越来越大,小关剪刀眼红李光头,下定决心去海南。而此时的宋钢和林红,即使还是像往日一样甜蜜,但他们的生活却越来越糟糕。宋钢失业,他做过许多的工作,结果把身体弄得一团糟。而此时的李光头,正在举办着他的处美人大赛,骗子周游就是因此来到刘镇。
他兜售完处女膜,还带走了宋钢。宋钢以为跟着周游能够大赚一笔,然后给林红带来更好的生活。他被迫去隆胸卖丰乳霜,他们确实赚到了钱,但并不多。与此同时,周游得知苏妹给他生下了个女儿就要回到刘镇。宋钢一个人在海南卖掉了所有的丰乳霜,碰到了小关剪刀,在他的劝说下,宋刚终于下定决心回到刘镇。
可是当他回到刘镇,却发现刘镇的一切已经天翻地覆了,林红和李光头上了床,宋钢很悲痛,但他知道自己给不了林红更好的生活,他做好了一切准备,躺在铁轨上卧轨自杀了。
小说终于迎来了尾声,好像所有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唯独除了宋钢。林红成了美发馆的林姐,经营着一家红灯区。李光头用三年时间锻炼自己,他要去到太空,带上宋钢的骨灰盒。
最后,我想回顾一下李光头和宋钢。李光头和宋钢是两个完全不同性格的人。李光头乐观,随心所欲,有勇有谋。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些话出自李光头之口,我属实没有想到。
宋钢,他明知李光头喜欢林红,他还是勇敢的去追寻自己的爱情,这是我所认同的他的勇敢。
李光头和宋钢的兄弟感情是有目共睹的,李光头快要饿死的时候,宋钢把自己的午饭留给他吃;宋钢生病的时候,李光头拿钱给他治病……
余华老师在后记里说:从一条宽广的大路出发的人常常走投无路,从一条羊肠小道出发的人却能走到遥远的天边。他说,正确的出发都是走窄门,我们不应该被宽阔的大门所迷惑,那里面的路没有多长。其实就像宋钢和李光头一样,宋刚走的是宽门,而李光头走的是窄门。所以宋钢跟着周游走的那一段路最后只能走到绝路,而李光头从捡破烂起,自己走出了一条宽路。我在岛屿读书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