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在表达感情上有何作用

华峰博客 182

将进酒

(唐代)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在表达感情上有何作用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首诗写作时间当在天宝三年(744),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后漫游梁、宋一带,与友人芩勋、元丹丘相会之时,地点在嵩山友人元丹丘隐居之处。李白在诗中写他和朋友一起痛饮狂歌,淋漓尽致地抒发了政治失意和怀才不遇的悲愤,也表达了他淡薄金钱名利,蔑视权贵佞臣,追求自由独立的人格。

诗一开始采用比兴手法,用气势磅礴的语言,写出了黄河奔流不回,青丝顿成白雪的现实,揭示出时光难驻,人生短暂的哲理。从而引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感慨。

但是诗人在宣传及时行乐时,并没有失去自信,他仍然不甘消沉。即使在受到打击,情绪处于低潮的时候,他还是坚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信念。这说明,诗的表面上好像是想在长醉中忘掉现实中的一切,实际上却是在大声疾呼,一吐自己受到不公正待遇后的愤懑的。在当时他也只能借酒狂言,来发泄不平之气。诗中的词句既充分表现出诗人已经淡于富贵,愿求长醉的心情,也强烈地表现出他蔑视世俗,反抗权贵的傲岸性格,而且用豪迈的语言,表达出乐观自信、放纵不羁的精神。

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至此,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诗人不仅自己开怀畅饮,而且竭力劝勉友人。他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的富贵生活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诗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

古来圣贤皆寂寞亦属愤语,表现出诗人的寂寞。

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借用曹植大宴宾客的故事,说明不是因为酒好才声名远扬,而是因为诗写得好。再一次发出怀才不遇的呐喊。

主人何为言少钱,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

全诗气势宏伟,言语豪放,随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奔腾向前,给人以一泻千里的感觉。音节的嘹亮,换韵的迅急,特别是句型多变与感情紧密相连,使这首诗很有特色。诗写到紧要处,句子突然由七言转为三言、五言,节奏急切,音调高亢,适应着诗情的迅速激化,把感情推向高潮。长句和短句的参差交错,把诗人胸中郁结的不平之气和复杂变化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