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第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而马王堆帛书版表达为上善治水或上善始水。三个版本经历的时代不同,虽然一字之差,所表达的深层含义,却相差万里,孰对孰错?我们是普通人,不是这方面资深专家,姑且不妄自评论,在此也只是拿来把玩把玩,也许能发现一些神奇的隐秘:
站在春秋末期历史舞台的老子,被道教尊为始祖,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他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
上善若水,老子几千年前用水究竟想表达什么?水是什么?水是大自然界最普通的东西,但是它也是最特殊的一样东西,它是生命之源,水溶万物而不争, 可以滋养与造福万物,它又是灾难的元凶,发起飙来也是天昏地暗,摧残万物……
从老子所处的时代和水的本性、属性去理解,上善若水究竟是想表达什么意思,有一说人类最美好的品行就应该如水一样,也有一说应该如水那般面对名利时不争不抢云云,所有的理解可能是合理的,但都大概率是局限的和片面的,《道德经》传世几千年久盛不衰,其中必有深层次的原因,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可能理解的纬度自然也就大同小异。我们暂且不论对错,结合工作和生活面临的各种问题和难题,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纬度上去理解。
一、学会水随遇而安。
无论石缝岩隙,还是沼泽碱滩,水都能顽强地生存。即便只是一滴露珠儿,它也会笑迎朝霞,熠熠闪光。白落梅说:在这喧闹的凡尘,我们都需要有适合自己的地方,用来安放灵魂。也许是一座宅院,也许是一本无字经书,也许是一条迷津小路。我们在世间上,为了食衣住行的生活所需,每日多少的忙碌,多少的辛苦;甚至为了事业的竞争、名位的夺取,造成人际间的人我是非、毁誉荣辱等等,水的这种豁达顽强的精肉神,启迪我们即使是处于艰苦的环境,也要安贫乐道,恪尽职守,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二、要学会水溶万物的豁达。
水溶万物而不争,水与千千万万种物质溶为一体,水是人的一面镜子,人体有70%水分子组成,对周围发出的爱与恨,感恩与抱怨,不管生活中还是职场中,我们会遇到各种人和各种事,不管喜欢的,不喜欢的,我们都避免不了交扯,不管如何,首先影响的是自己,何不让我们生活在爱和感恩的世界里呢!对于生活所持的不同心态,会改变人体,并在身体的外在形态中表现出来。拥有积极健康心灵,健康的心里意念和意识决定了健康的身体。
三、学会水的舍与得、争与不争。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夫惟不争,故无几。水不争万物,水往低处流,它时而温柔,如涓涓夏溪,时而狂怒,掀起惊天巨浪,它更趋近于自然,最好的行为或者最佳的境界要像水那样,水润万物而无声,从不与万物相争。与人相处要心怀博大、深藏不露,与人为善、乐善好施,但也要有自己的判断和忍让限度,该斗争还得斗争,该拒绝就得拒绝,要有韧性,水可以滴水穿石、无坚不摧、无孔不入、它强大得可以推动巨石、掀翻巨轮。
四、要学会水的变化。
水遇寒而结为冰,冰春暖化为水 ,它也可以变成雪花、霜、露,也可化作冰雹和巨浪,水质时而透明,清澈见底,时而浑浊。环境变化,我们要随着变,不变只有死胡同一条,我们的每一个阶段的每一个身份,要有相应的心态调整,否则就是自己与自己过不去。
最后回到开头,老子说的究竟是上善若水,还是帛书中的上善治(始、似)水,一直以来广有争议,这也许正是这四个字的魅力所在,也欢迎大家进行探讨交流!(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