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有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日常写作中我们常常是质有余而文不足,平铺直叙、缺少文采和感染力。文章有文采的标准是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现从遣词造句方面略作解说,以期扮靓文章语言,化腐朽为神奇。
运用词语有诀窍:运用叠音词、双音节词、成语及具有画面感形象性的词汇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可以化理性为感性,化抽象为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无情为有情。
如听了孔子的一番话,我的心中受到了震撼一句就可以改为聆听孔子的教诲,我的心中不由得波涛汹涌 。将听 一番话分别改为聆听 教诲 ,就富有书面色彩,易于传达出对孔子的崇敬之情;而将受到震撼改为波涛汹涌就化抽象的震撼为具体形象的画面波涛汹涌 ,传递出激荡不已的情绪。
再如我似乎看到无数后人竭尽全力,为正义而献身的画面 可以修改为我似乎看到一代代志士仁人为正义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为正义披肝沥胆、虽死无悔 ,几个成语的运用,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人物勇于献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并且表达出作者强烈的敬慕之意、赞美之情。
选择句式有诀窍:就句子格式来说,有长句短句,有整句散句,它们各有各的表达作用。不擅长写作的人,散句、长句运用得较多,但整句、短句就不善于运用。短句可以让语言更凝练更有意蕴;整句结构相同或相似,句式整齐划一,音韵和谐,可以让语言更有力量更有情感更有美感。写作时要善于组合并恰切运用整句、短句。
如常人之心,年月可现;哲人之心,世纪方知 和一般人的想法,很短的时间内就被人理解;哲学家的思想却要经历很长的时间才被人理解意思一样,但表达效果有天壤之别,就是因为前者运用了短句、整句,将原意进行压缩加以提炼,读起来也显得更为崭截,更有意蕴。恰当运用短句整句,一段文字中长短句结合、整散句交错,显得语言灵活多变有活力。
运用修辞有诀窍:比喻可以化抽象为形象,让描绘对象真实可感,让表达的观点通俗易懂;排比可以形成气势,用于叙事描写则具体形象,用于抒情说理则酣畅淋漓气势充沛;对比可以表现出事物鲜明的特征,给人深刻印象,可以表达鲜明的感情倾向,便于彰显主题。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如梁衡在《特利尔的幽灵》一文中在写到西方社会对马克思主义由抗拒害怕到承认其存在并从中认真汲取养分时,这样描绘:他们就像一位输在对方剑下的武士,拱手垂剑,平心静气地讨教技艺。 这一比喻就非常形象地描绘出西方社会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是心服口服、谦恭讨教,有助于揭示马克思主义的强大魅力、影响力。如果不用修辞,此处就很难闪现出耀眼光芒。再如常人之心,年月可现;哲人之心,世纪方知也是很好运用了对比,有助于突出哲人思想之深远,表达出对哲人的敬服。
古人强调文章或讲话必须言之有物 ,但也指出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前者要求内容具体而充实,后者强调语言有文采和感染力。
写作若一味追求形式之华美而忽略内容的丰富,就是舍本逐末,只有在 言之有物的前提下 ,再言之有文才会锦上添花,成就一篇内外兼美真正靓丽的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