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化的语言,平铺直叙的表述,叙事不像叙事,抒情不像抒情,感怀不像是感怀。难道句子长短不一,分分行就是现代诗了?
这个质问很有代表性,还有很多人虽然没发言,却都在心里嘀咕:难道是诗吗?
但是,这些人都没有质疑到点子上。
诗歌和散文的区别,首先是外在的形式,即文字是否分行排列。
但散文诗是不分行的。
可见分行不是根本标准。
根本标准是什么?是情感和音乐性的强烈程度。
能做到情感和音乐性强烈,分行与否,都可以的。
音乐是美的最高形式。
古代诗、歌不分家。
因此,是否诗歌,第一个标准,是语言有无音乐性。
所有文学语言都有音乐性,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应该是最强的,而且是外在的。
其次,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尤其是语言的艺术。
是不是诗歌,语言上见高低。
现在很多被质疑、否定的诗人其实语言造诣很高深。
由绚烂而归于平淡的更是不被认可。
诗歌语言是否精美,并不在于是否华丽。
平淡其实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要么是生活的水灵灵的原生态,要么是华丽之后的一种朴素甚至物极必反。
真正的美人,是不需要化妆的,而且不化妆的美比化妆更丰富。
第三,诗人的表达,应该是已经取得自由的表达。
我曾经说过,诗人写的,是他们的所感,连所想都不是。诗人写感觉,写直觉。
至于叙事、抒情,那是中学语文关于表达方式的分类,不牵涉诗歌的本质。
写诗要捕捉灵感,灵感稍纵即逝。所以,想清楚了,表达方式分类了的文字,不是诗歌。
诗歌应该是儿童的语言,天真烂漫、不假思索。
意象派诗歌领军人物、艾略特和海明威的偶像兼精神导师埃兹拉.庞德认为,中国人的道德,是基于审美的道德,中国的《诗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歌。
真正意义何在?
当然有很多解读。
诗歌首先应该是情感。
起初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有感而发的单纯,后来是理性逐渐加重,并且再已回不去,包括伟大的唐诗宋词。
现在的诗人们,企图回归童真,感到什么说什么,于是被骂。
记住:
诗人不应当受任何规律的约束。——弗.史雷格尔
情感与音乐,有没有,这才是是否诗歌的标准。
有着诗歌的格式,却空洞无物,或者全是早已有之的套话,甚至感情虚假——说谎,够不上诗歌的标准。
有的诗歌,是某种书法一样,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因为它有着真善美的前提——真,而且是美的彻悟。而善,包括对恶的揭露与暴露。
人类的好日子已经不多了,人类拼命享乐,人类空前鄙俗与丑陋,空喊我高尚啊我高尚,有意思吗?改正的前提,是承认。
于是有余秀华色情狂的坦白,有贾浅浅低俗无聊到屎尿的展览。
当代人就是这么色就是这么百无聊赖。
直觉往往比判断更重要。
而女人的直觉很强很强。
曾经的先进很容易变成今天的落后,时间才是诗歌最公正的裁判。
一个简单明了的标准,就是看能否流传。
说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喊出时代崭新的声音的,才是时代的诗歌。
不错,我们时代的诗歌应该歌颂那些和死神争夺生命的白衣天使,但也应该丰富多彩,并有着个性的表达。
对中国人的道德和《诗经》五体投地的埃兹拉.庞德
梯田
石磨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