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赏析和诗意,夜雨寄北古诗原文

华峰博客 179

↑↑ 关注【文学名句】温暖情怀的文学,动人心坎的名句 →记得点赞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大中二年(848)秋,诗人北归途中,淹留荆巴,妻子来信问归期,乃作此诗。洪迈《唐人万首绝句》题作《夜雨寄内》。一说为大中六年(852),作于东川柳仲郢幕府,那时作者之妻王氏已故,寄北则为寄北方亲友。但从诗的情感内涵品味,似应以寄内为确切。

诗从回答妻子的问讯开始,平直叙起。问归期蕴藉着深切的思念,未有期流露出无限的怅惘。两者的矛盾,构成全诗感情发展的基点。

夜雨寄北赏析和诗意,夜雨寄北古诗原文

次句写客舍环境显示当时心情。用巴山、夜、雨、秋、池等物象,遣一个涨字作中介,组成一幅萧瑟凄清的画面,把难以说透的羁旅之情渲染得十分浓烈。人们看到的是景,所感受的却处处是情。巴山夜雨仿佛在诉说客居的孤寂,秋池里似乎涨满了离人的愁思。

诗人耐不住寂苦的侵袭,热切地盼望归期的到来。于是跳开落墨,三句以何当引出虚想,超越时、空界限,映现出西窗并坐,剪烛夜谈的景象。西窗充溢着温馨的家庭气息,剪烛是深夜不寐,畅叙离情的象征。遐想中的欢聚,把眼前未有期的怅惘消解了。

最后,又进一步设想,异日相逢将以今夕的巴山夜雨作为话题,在剪烛夜谈的氛围中融入客居旅况的回忆。以诗意的想象溶化现实的孤寂,使全诗在明朗乐观的气氛中结束,没有陷入低沉和无边的苦闷。

诗的语言自然流畅,亲切感人。诗人在短小的绝句中,巧妙地运用语词的重复,开拓新的意境,可谓独具匠心。首句期字两见,末句重出巴山夜雨。不仅在音调上,结构上呈现出回环往复之妙;而且在意念上往复推移,由今日遥望来日,又从来日回忆今夕,随着时间和空间的交错变化,情感起伏跌宕,表现出萦回曲折的情致。这首诗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构思精策,意境隽永,是千百年来为人乐于传诵的名作。

你喜欢李商隐哪些诗词?留言说一说。

关注【文学名句】遇见动人语言是美妙的缘,总有贴心文字温暖着你我

↓↓ 记得点赞,喜欢就分享和收藏 ↓↓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