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哈尔滨三中王林同学的高考作文获得了满分。这篇文章没有一个酒字,却把酒描写的出神入化。文章中写到:液体之火,让你若醉若醒,飘飘欲仙。让天地颠倒,让世界旋转,醉了柳林,狂了诗仙,张扬的曹孟德书写了《鸿门宴》。湿了清明杏花雨,瘦了海棠李亦安……短短几百字写尽了酒的意向。
在古代,诗人们更是喜欢酒,或借酒怡情,或解愁忘忧,或送友践行或书写人生,感叹现实。他们用那醇醇的酒香,熏染着浓情的诗句飘散在千百年的沧桑岁月里。
中华民族自古就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祭天地要用酒,祭祖宗要用酒,庆丰收胜利要用酒,迎宾客交朋友要用酒,婚丧嫁娶,日常宴乐更离不开酒。我国古代的不少诗人都精心于诗歌酒意向的创作,极大的丰富了我国古代酒诗词的骨力和风韵,在我国古代诗坛上流溢出醉人的酒香。
借酒抒情篇
自古文人墨客,千客骚人,多半好酒,演绎千古传奇。我国古代就有李白斗酒诗百篇。他们因酒而兴致勃发,借美酒浇出绚丽的诗篇。
诗人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写道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在浅斟慢饮中欣赏农村的风貌。陆游的《游山西村》中莫笑农家腊酒一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了农家人的憨厚,淳朴和无私。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写出了李清照生活的无忧无虑。李白在《将进酒》中这样抒发自己的情感: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借酒解愁篇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诗仙李白仕途坎坷,官场失意,现实中他常常借酒消愁。因此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有酒气冲天,怒发冲冠的形象。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道出了李白的孤单和寂寞。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写出了自己内心的纠结与郁闷。还有苏轼的《水调歌头.把酒问青天》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人望月举杯,表达出了对亲人的无限怀念。还有柳永在《雨霖霖》中写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写出了无尽的离愁别绪。
借酒离情别绪篇
与亲友,恋人到离别,心中满是无尽的不舍,只好借酒,以抒发离别之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诗人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的诗句,语言朴实生动,形象写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是诗人曾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的践行宴上的场面。
白居易的《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最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离别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饮,当然就更加显得寂寞难耐了。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在这两句诗中说,自己愁绪满怀,无法派遣只好借酒浇愁,其实酒又何尝能真的浇愁,结果又反而化作了思乡的眼泪。
总而言之,在古诗词中酒的意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展示了我国古代文人生活的全部底蕴,以及对生命的理解。
读古诗,诵经典,感悟经典诗词中的博大精深!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