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始终认为苏小小才是西湖最大的文化名片,历代讴歌苏小小的诗人汗牛充栋,在诗词网站检索苏小,就是几百首,苏小小墓在西湖边的西泠桥畔,古诗中提到西泠,大都也是用苏小小典故,检索西泠,又是几百首。还有什么油壁车、青骢马、结同心、西陵等等,大体也是涉及苏小小,更是没法统计。
从来没有一个古代女子,能够像苏小小一样让后世文人如此痴迷,恍然有一种不会写苏小小的,就不配做一个诗人的盛举。
唐朝韩翃吴郡陆机称地主,钱塘苏小是乡亲,白居易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徐凝水如香篆船如叶,咫尺西陵不见郎,李绅还似钱塘苏小小,祗应回首是卿卿,刘禹锡女妓还闻名小小,使君谁许唤卿卿,李贺西陵下,风吹雨,张祜不知谁共穴,徒愿结同心,温庭筠苏小风姿迷下蔡,马卿才调似临邛,杜牧吴王宫殿柳含翠,苏小宅房花正开,李商隐苏小小坟今在否,紫兰香径与招魂,罗隐西陵路边月悄悄,油碧轻车苏小小等等
宋朝寇准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欧阳修妾本钱塘苏小妹,芙蓉花共门相对,晏几道停桡共说江头路,临水楼台苏小住,贺铸星桥畔、油壁车迎苏小,周邦彦苏小当年秀骨,萦蔓草、空想罗裙,刘过林逋山际宅,苏小水边楼,姜夔行过西泠有一枝,竹暗人家静等等。
都是古代著名诗词名家,至于宋之后写苏小小的,更是不胜枚举。
清朝大才子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了一件事:余戏刻一私印,用唐人钱塘苏小是乡亲之句。某尚书过金陵,索余诗册。余一时率意用之。
尚书大加诃责。
余初犹逊谢,既而责之不休,余正色曰:公以为此印不伦耶,在今日观,自然公官一品,苏小贱矣。诚恐百年以后,人但知有苏小,不复知有公也。
一座冁然。
袁枚用钱塘苏小是乡亲的印章,印在自己诗集上,送给一品高官。还怒怼高官诚恐百年以后,人但知有苏小,不复知有公也,直接打脸:你以为自己做个正部级官员很了不起?比起苏小小,你屁都不是。
袁枚那真是以老乡苏小小为荣,我亦如此。我每次路过北山路,觉得岳王庙一生去一次足矣,而苏小小墓只要有机会每次都是要吊怀一番。西泠桥附近孤山上还有林和靖墓、秋瑾墓,还有林黛玉原型的明朝才女冯小青墓遗址等古迹,都不及苏小有念想。
苏小小是南朝齐的杭州风尘女,而明末柳如是早年沦落青楼,苏小小算是柳如是的行业前辈,大概每个风尘女都有一个做苏小小的梦想,毕竟下九流职业而名垂千古,被上九流的读书人膜拜的事,真算是梦幻般的神仙操作。
《西湖八绝句》其一
(明末清初)柳如是
垂杨小院绣帘东,莺阁残枝蝶趁风。
大抵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
赏析:
柳如是(1618-1664) ,明末清初浙江嘉兴人,本姓杨,名爱,字蘼芜,又有影怜、云娟等别名,改姓柳,名是,又名隐,字如是,号我闻室主人,人称河东君。明末名妓,交陈子龙,欲托身而未能。后嫁钱谦益为妾,谦益卒,族人争产,自经死。有《戊寅草》、《湖上草》等。今人辑有《柳如是集》。
阁,通搁,止息不动。
柳如是说:
内院闺房东面外,垂柳披拂;
黄莺停驻在光秃秃地树枝上,一动不动,
蝴蝶却随风翩跹。
寒食时节,西泠路边上的桃花为什么如此娇艳?
大概是每朵桃花都秉承了苏小小美丽的灵魂。
大抵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西泠路边的桃花为什么这么娇艳?是因为桃花里有苏小小美丽的灵魂在其中。此诗一出,被当时钱谦益等名流推崇,柳如是道前人之未道,千年前美丽的苏小小,与眼前桃花联系起来,即巧妙地赞美了桃花,匠心别具,又不落痕迹地缅怀了苏小小,深得诗家旨趣。
大抵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宋之后,如此别出机杼的诗句,非常难得,堪称佳作。
前一阵,有网友嘲笑杭州市是网红遍地走,是网红之都。我回复说:网红之都,有什么不好?三千佳丽,总好过三千抠脚大汉吧?杭州山水,最是适宜温婉才女。四大民间传说,白娘子和祝英台的故事都在发生在杭州,古代才女,朱淑真是杭州本地人,李清照中年之后,也是寓居杭州,谢道韫嫁入王家之后,在浙江生活。更何况有名妓之首苏小小,明代才女冯小青,民国女侠秋瑾,以前历代无数的大家闺秀,小家碧玉。薇娅也好,李子柒也好,美女只合住杭州,最是相宜。
苏小小才华洋溢而又敢爱敢恨,身处风尘却自带侠气,率性而活,即便是当代女性也要自叹不如。以前看山口百惠主演的伊豆舞女,以及玩《太阁立志传》,跳倾舞的出云阿国,都是非常喜欢,我想象中苏小小应该也是这样。
钱塘苏小,出云阿国,伊豆舞女,最是如梦如幻。
想到哪,写到哪,随意信手涂鸦。既然阁下能读这里,何吝一关注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