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古诗的意思和诗句,蝉原文翻译及赏析

华峰博客 296

《蝉》

【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译文

原本就栖身高枝,难以饱腹,悲鸣传恨,只能徒劳无功,白费其声。

五更天之后,疏落的蝉声,几乎要断绝了;然而满树碧绿,依然如故,毫不动情。

官职卑下,像桃梗一样漂流不定;老家田园,长期荒芜,杂草早已长平。

烦劳您的鸣叫,最能让我警醒自己,全家和您一样,一贫如洗。

注释

以:因。薄宦:指官职卑微。

高难饱:古人认为蝉栖于高处,餐风饮露,故说高难饱。

恨费声:因恨而连声悲鸣。费,徒然。

碧:绿。

薄宦:官职卑微。

蝉古诗的意思和诗句,蝉原文翻译及赏析

梗,指树木的枝条。

故园:对往日家园的称呼,故乡。

芜已平:荒草已经平齐没胫,覆盖田地。芜,荒草。平,指杂草长得齐平 。

君:指蝉。

警:提醒。

亦:也。

举家清:全家清贫。举,全。清,清贫,清高。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咏蝉诗。

提起咏蝉名篇,就不能不提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蝉》。前者寓意于形,后者直抒胸臆。李商隐这首《蝉》,则是以蝉自喻,借蝉自警,各有千秋,皆是咏蝉佳作。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首联是说,原本就栖⾝⾼枝,难以饱腹,悲鸣传恨,只能徒劳无功,白费其声。这是写高蝉之难饱。在诗人眼中,蝉所生存的环境,是非常艰难的。因为高,所以难;因为高,所以贫;因为高,所以远。这一高字,表面上看是写蝉栖高处,实则是写人格高洁。高洁,而不能随波逐流,同流合污,故而被俗世抛弃,只能清贫自守。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颔联是说,五更天之后,疏落的蝉声,⼏乎要断绝了;然而满树碧绿,依然如故,毫不动情。这是写树碧之无情。钱锺书读到这句时评价道:蝉饥而哀鸣,树则漠然无动,油然自绿也。树无情而人有情,遂起同感。此评价非常中肯。一方可怜兮兮,一方无动于衷;一方凄凄惨惨,一方无情无义;一方肝肠寸断,一方漠不关心。这世间不是所有冷暖,都有人知。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一个人在艰难地前行。大概,我们知道,靠别人都是靠不住的。人情冷暖,只有在你最落魄的时候才愈加分明。无情二字,可谓全诗诗眼。世事无情,不以个人的哀乐为转移。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颈联是说,官职卑下,像桃梗一样漂流不定;老家田园,长期荒芜,杂草早已长平。这是写薄宦之漂泊。这两句典出汉代刘向《说苑》:土偶谓桃梗曰:子东园之桃也。刻子为梗,遇天大雨,水潦并至,必浮子泛泛乎不知所止。这里是说诗人生活不安定,漂泊在外。由于长期在外漂泊,所以故园才会荒芜。薄宦二字,已见弃官之意;故园二字,顿起归隐之情。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尾联是说,烦劳您的鸣叫,最能让我警醒自己,全家和您一样,⼀贫如洗。这是写品格之高洁。一个清字,既点出了蝉的自甘清苦,也点出了诗人生活的清贫窘境。即便清贫如此,诗人也不改其志,表达了其高洁傲岸的人格魅力。

纵览全诗,表面咏蝉,实则自喻,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为咏蝉诗中的名篇佳作。

赏析来源公众号:古诗词日历,作者:严勇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