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则小新闻在全民吃瓜氛围中脱颖而出。
给父母洗脚,这个颇具年代感的作业出现了奇特的一幕:
视频来自一位父亲的视角。学校给孩子布置了一项作业——给父母洗脚。父亲刚把脚放下去,只见女儿手指扒拉了几下水,拍照后迅速抽手、转身就走。
背影决绝,网友们笑称:经鉴定,确认是漏风的小棉袄。
调侃归调侃。笑过之后,还有一丝悲凉:这样所谓的感恩教育,多年过去了仍然持久不衰。从形式主义走向真正的教育,还有很长远的路。
01
生命力持久的洗脚风
孩子给父母洗脚,因为太有年代感,所以主编看到这则新闻时,难免吃了一惊。
很多人记忆中都有一则1999年央视播出的公益广告:
妈妈给自己的小孩洗着脚,洗完后妈妈重新打水,又给孩子奶奶洗脚。在一旁的小男孩看到了,便端着满满的一盆水,踉踉跄跄走到妈妈面前,说妈妈,洗脚。
广告在小男孩给妈妈洗脚的温馨画面中结束。
当时这个主角小男孩叫尤浩然。广告播出后看哭了很多人,影响力也很大,在全国各地学校掀起了一股洗脚风,名曰孝心教育。
特别是在父亲节或母亲节,常常看到这样的画面:大白天,父母们在学校整整齐齐排排坐,脚伸进盆,孩子蹲着给他们洗脚。
这股洗脚风,生命力极其持久。
大型集体洗脚现场,现在还在上演,而且渐渐覆盖到各个年龄阶层。比如去年山东济南市官场村,组织了一场隆重且别开生面的孝德文化盛典。
环节之一就是在广场上给年长的老人们洗脚。画面很美好,唯一不和谐的元素就是无处不在的相机。
据村党支部书记说,现场老人和孩子哭得稀里哗啦。
02
形式主义的反思
这股洗脚风,从央视播出公益广告后一度广受校方追捧。《家有儿女》中的小雪也躲不过。
2009年1月,CCTV-3播放的《家有儿女》有一集以给妈妈洗脚为题,夏雪的德育老师也布置了一门作业,给父母洗脚,还要写1000字的洗后感。
夏雪对这份德育老师不知道哪根筋不对了布置的作业相当苦恼:
给父母洗一次脚,就能学会尊敬父母孝敬父母了?给父母洗一次脚,就能改变在家惟我独尊,做小皇帝小公主的现象了?给父母洗一次脚,就能变得品德高尚成熟懂事了?
洗什么不好呀?非得洗脚!洗脸不行吗?洗手不行吗?洗衣服不行吗?
有趣的是,画面中最左边的夏雨,同样由尤浩然扮演。这次他的角色,是帮姐姐编造一篇给父母洗脚作文的帮凶。
事实上,别扭的不只是孩子。当夏雪为了完成作业,全副武装出现在母亲刘梅面前,刘梅溜了。
在这起行为艺术中,父母成了被迫配合的一方。
《家有儿女》很好地代表了那个时代对给父母洗脚作业的反思。没想到,快2022年了,这老旧的桥段生命力仍然如此旺盛。
03
爱的教育
央视的公益广告,其实挺感人的。妈妈没说一句话,没用一句命令,孩子从她身上学会了孝顺。
言传身教,润人于无形。
这是最有效的,却也是最难的,因为爱无法制定统一标准和范式去套用和模仿。到了现实中,感恩教育往往教导能看见的行动,忽视了行动背后的爱。
视频中女儿给爸爸洗脚拍照后转身就走的一幕,不仅说明洗脚风在20多年后的今天已经水土不服,更凸显了其中令人不适的形式主义。
如果孝顺和感恩是一份作业,孩子从小学到的不是体谅父母和感恩父母,而是虚伪和谎言。
撰文/潇湘晨报记者柴归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爆料微信关注:xxcbwx,24小时报料热线0731-85571188。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