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金铜仙人辞汉歌》是李贺咏史抒情诗。李贺的介绍,请参见《李凭箜篌引》一文。
李贺短短27年的生平,可以参照各位学者所编《李贺年谱》,诗歌的顺序,可以参照李贺诗歌编年,这样,大部分诗歌就可以按照一个时间顺序来进行排列。但因时代久远,文献遗失,很难断定所有的诗歌创作时间。一般而言,李贺的诗歌大概分为四个部分:
一是读书应举时期;二是在长安为奉礼郎(从九品上)三年时期;三是归居昌谷时期;四是北上南下时期。
这首《金铜仙人辞汉歌》是李贺因病辞官,离开长安前往洛阳时所作。朱自清在《李贺年谱·元和八年》认为盖辞京赴洛,百感交集,故作非非想,寄其悲于金铜仙人耳。
诗前小序,交代起因,但青龙元年当误,应该青龙五年。
茂陵刘郎秋风客,说的是汉武帝刘彻。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迁徙豪强,北击匈奴,南收百粤,开西南夷,通河西走廊,筑城立河西四郡,开疆拓土,令汉代国力达于鼎盛,汉朝声名远播。然而汉武帝留下的《秋风辞》却并非一种杀伐果断、雄才大略的气魄,而是一种文人常见的伤秋之情。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在时间的面前,人人一样,即便是帝王也无法长生不老。
夜闻马嘶晓无迹,是说汉武帝的灵魂仍然住在宫中,提前知道有人要搬走捧露盘铜人,所以夜晚策马奔走,有人听到了宫中马嘶鸣的声音,可是第二天,人们却看不到任何踪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曾经在汉武帝雕梁画栋的宫殿旁栽种的桂花树在秋季来临的时候又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可是主人已辞世,那三十六宫早已被废弃,长满了绿色的苔藓。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金铜仙人要被魏明帝拉到千里之外邺下新盖的宫殿里去,当魏国的官员牵着牛车出宫门的时候,东边的风吹过来,让铜人的眼睛里一阵发酸。舍不得离开主人,舍不得离开长安啊!可是怎么办呢?只能带着心中那一轮汉朝的明月吧,想起了主人汉武帝,铜人流下了如铅水一样沉重的泪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声波小。
在咸阳古道上送别铜人的,只有那秋季已经枯萎的兰花。如果老天有感情,看到这离别的伤心一幕,也会因忧伤而变老。渭城越来越远,连曾经在耳边熟悉的渭水波涛声也渐渐听不到了。铜人独自流着清泪手捧铜盘而去,天上的月色映照出最后一幕的荒凉。
这首诗李贺把铜人当人来写,虽然有个人寄托,但借着这种寄托,更有一种同情的能力。这种同情的能力,让李贺写出了忆君清泪如铅水这样的想象力奇特的句子,也有了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感叹。
诗歌中的咏史之作很多,诸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等,但像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这样,用情如此之深的却是极少。李贺称为诗鬼,写鬼魂是一个方面,但能设身处地去理解鬼魂,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件感觉,到了蒲松龄写《聊斋志异》才真的是把这种情绪发挥得淋漓尽致,正如王士禛所言姑妄言之姑妄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情秋坟鬼唱诗。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